[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管理收纳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46228.2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3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春兰 |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B65F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114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回收 管理 收纳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池回收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管理收纳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外壁焊接有进料斗,所述箱体的顶部外壁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位于进料斗的正下方,所述箱体的内壁位于进料斗的正下方焊接有导向斗,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转杆,所述从动转杆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从动辊,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主动转杆,所述主动转杆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主动辊,所述主动辊的外壁和从动辊的外壁之间传动连接有输送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导向板引导电池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分板将电池不同大小进行分类,同时具备除尘和除潮功能,提高了电池的回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管理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有多种型号、规格,各种型号的电池的体积不完全相同。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使用时候,由于电池的蓄电能力随着时间衰减,因此需要对电池进行定期更换,更换的下来的电池虽然蓄电能力减弱,但仍然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因此可对其进行回收,在回收后需要对电池进行临时存放,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中国专利号CN201810406514.5提供一种废电池回收装置,包括有安装框、第一挡板、安装架、第二挡板、空心杆、固定机构、放置板、第一弹性件、晃动机构、第一锁紧机构、第二锁紧机构、拉线和拉环;第一挡板一端与安装框一侧部铰接。该本发明达到了便于废电池存放的效果。
但是回收装置没有实现电池的分类收集,混合的电池需要人工对其按大小进行分类,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且存放回收电池的装置结构简单,不具备除尘功能,在后续对电池进行回收操作前,需要对电池进行除尘,这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电池的回收效率,也不具备除潮功能,这极易导致电池被水蒸气侵蚀,最终导致一些可回收利用的电池损坏。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管理收纳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玻璃技术领域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管理收纳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管理收纳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外壁焊接有进料斗,所述箱体的顶部外壁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位于进料斗的正下方,所述箱体的内壁位于进料斗的正下方焊接有导向斗,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转杆,所述从动转杆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从动辊,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主动转杆,所述主动转杆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主动辊,所述主动辊的外壁和从动辊的外壁之间传动连接有输送带,所述箱体的正面内壁和背面外壁均焊接有套筒,两个所述套筒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远离箱体内壁的一端均设置有除尘海绵,所述箱体靠近主动转杆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出孔一,所述出孔一的底部内壁焊接有出料板,且出料板的倾斜方向指向箱体的外侧,所述箱体靠近出孔一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分类箱,所述分类箱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吸尘机,所述吸尘机的输入端设置有吸尘管,且吸尘管远离吸尘机的一端焊接在箱体的侧面外壁,所述吸尘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输尘管,所述输尘管远离吸尘机的一端焊接有集尘箱,且集尘箱的底部外壁焊接在分类箱的顶部外壁,所述分类箱的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分类箱的侧面内壁通过螺栓安装有识别仪,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之间焊接有分类架,且分类架的倾斜方向指向箱体的内部,所述分类架的顶部外壁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分类架的顶部外壁焊接有若干个分板,所述分类箱的底部内壁与侧壁之间焊接有斜板,所述斜板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分类电机,且分类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杆与导向板传动连接所述箱体的一侧外壁位于出孔一的下方开设有出孔二,且分类架的底端焊接在出孔二的底部内壁,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位于输送带的下方焊接有横板,所述箱体的正面内壁和背面外壁位于横板的下方均通过螺栓安装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内部放置有干燥包,所述箱体的底端内壁放置有收纳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春兰,未经陈春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62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汽车尾气进入车内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单链刮板提升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