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快速烘干功能的农作物烘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4792.0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6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吴丹丹;杨凤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丹丹 |
主分类号: | F26B11/20 | 分类号: | F26B11/20;F26B21/00;F26B25/00;F26B25/04;F26B25/18;F28B5/00;F28B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快速 烘干 功能 农作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快速烘干功能的农作物烘干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上而下依次设有转动腔、工作腔和移动腔、所述工作腔的前侧内壁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上安装有拉门;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转动腔内的第一转杆,所述箱体的左侧壁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延伸至转动腔内。本装置通过对农作物进行搅拌和抖动,使得农作物一直处于流动状态,当对农作物进行喷射热气时,可以使得农作物被全方位烘干,烘干效果更佳,并且将水蒸气冷凝成水滴,通过离心力将水滴甩入收集槽内进行收集,防止水滴再次落入农作物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烘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快速烘干功能的农作物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稻谷、豆类等收上来后需要及时晾晒去除其中水分,目前,大部分农作物仍采用自热晾干,这种传统晾晒方法受天气的影响,有时连续的恶劣天气会导致农作物因得不到及时干燥而霉烂掉,所以农作物烘干装置就很有必要,针对农作物烘干装置来说,有以下问题:
目前的大多数农作物烘干装置只是将热风不断吹向农作物,但是这样只会将上方的农作物烘干,位于下方或位于中间的农作物无法被烘干,使得烘干效果较差,并且在农作物烘干时,农作物会散发水蒸气,如果不对水蒸气进行处理,水蒸气可能会冷凝成水滴,重新落入农作物内,降低农作物的烘干效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快速烘干功能的农作物烘干装置,本装置通过对农作物进行搅拌和抖动,使得农作物一直处于流动状态,当对农作物进行喷射热气时,可以使得农作物被全方位烘干,烘干效果更佳,并且将水蒸气冷凝成水滴,通过离心力将水滴甩入收集槽内进行收集,防止水滴再次落入农作物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快速烘干功能的农作物烘干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上而下依次设有转动腔、工作腔和移动腔、所述工作腔的前侧内壁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上安装有拉门;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转动腔内的第一转杆,所述箱体的左侧壁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延伸至转动腔内,并与第一转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腔内竖直设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上端与转动腔的内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下端延伸至工作腔内,所述第二转杆位于转动腔的部分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移动腔内水平设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移动腔的左右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三转杆通过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箱体内设有电源;扰动机构,所述扰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工作腔内的网板,所述网板与工作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网板的上端开设有装载槽,所述第二转杆的下端延伸至装载槽内,并固定连接有多个扰动扇叶。
优选地,还包括抖动机构,所述抖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三转杆上的凸轮,所述移动腔内水平设有用于上下移动的滑板,所述滑板位于第三转杆的下方,所述滑板与移动腔的内底部通过多个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工作腔内竖直设有两个折叠气囊,两个所述折叠气囊的上端均与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折叠气囊的下端均与工作腔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腔的上方空间与两个折叠气囊均通过连通管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工作腔内底部的空心板,所述空心板的内顶部开设有多个与工作腔连通的透气孔,所述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摩擦块,所述移动腔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摩擦块向配合的第二摩擦块,所述移动腔的下方空间与外界通过进气管连通,所述移动腔的下方空间与空心板通过出气管连通,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丹丹,未经吴丹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4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