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处理系统及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2704.3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1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韩锡友;韩文杰;谢建康;方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30;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张红凤 |
地址: | 266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絮凝 沉淀 耦合 mbbr 污水处理 系统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处理系统及运行方法,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反应池、总进水管路及总出水管路,反应池内从前往后依次被分隔为絮凝反应区、沉淀区、曝气反应区及出水区,总进水管路连接在絮凝反应区的池体上,总出水管路连接在出水区的池体上,待处理水从总进水管路进入,依次经过絮凝反应区、沉淀区、曝气反应区及出水区后,通过总出水管路排出,待处理水中的氨氮、TP、COD、SS得以去除实现净化,曝气反应区内脱落的生物膜通过其底部设置的第一拦截筛网进入过泥通道,并顺着过泥通道流向沉淀区内的集泥斗;出水区内脱落的生物膜进入过泥通道,并顺着过泥通道流向集泥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处理系统及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氨氮、COD和SS作为污水处理中常规控制参数,其排放浓度是衡量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当前,污水处理在工艺流程上需三级处理方能达到排放标准,其中,进水SS及不溶性COD主要通过一级处理经沉淀、过滤或适当曝气而去除。而氨氮和可溶性COD则通过二级处理经具有活性污泥的曝气池进行好氧氧化去除,同时,为保证引入的活性污泥不随出水流失,需配合较大池容的沉淀池对活性污泥进行重力沉降;普通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仍含有SS和难以生物降解的COD,因此需增设三级处理通过化学法或物理法进一步去除,最终达到排放标准。普通污水三级处理具有运行维护简单、处理效果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其工艺流程长、占地大、运行费用高、抗冲击性差等等都限制了其处理效率。针对以上问题,若能简化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提高二级处理效率,即可从根本上改善污水处理效果。
现有技术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主要有:
CN 210419662 U公布了一种结构紧凑型好氧式膜生物反应器,其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内分隔有好氧池、操作间和清水池,好氧池又包括相互连通的膜法生物区和沉淀区,沉淀区设置于膜法生物区的底部,且沉淀区底部设有排泥口;清水池位于膜法生物区与操作间的下方,好氧池与清水池连通,出水口与清水池连通。有能够结合原有的污水处理工艺,用最经济、占地位置最小的设备处理现有污水,但是,其工艺流程复杂,膜法生物区出水需设置池容较大的沉淀区,另外,其膜法生物区采用括膜框架和中空纤维超滤膜,运行过程中易堵塞,需经常反冲洗,且使用寿命短,无法做到长期稳定运行。
CN 207259344 U公布了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紧凑型组合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栅格分离池、调节池、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过滤罐、外排水管,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又包括位于上部的泵站和位于下部的组合式污水处理单元,组合式污水处理单元又包括小型厌氧池、大型好氧池、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絮凝池、三级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该工艺虽说可以整体成型,具有一定的集约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其工艺流程过于复杂,采用的活性污泥法需三个沉淀池进行沉降,大大增加了系统占地。
通过以上现有工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关于污水处理工艺普遍具有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的缺点,且多采用活性污泥系统,其出水需经沉淀池,进一步加大了工艺占地,所以急需一种操作简便、占地节约的污水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处理系统,待处理水依次经过絮凝反应区、沉淀区、曝气反应区、出水区后,经总出水管路排出,本发明可使待处理水中的氨氮、TP、COD、SS得以去除实现净化。
其技术解决方案包括:
一种絮凝沉淀耦合MBBR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反应池、总进水管路及总出水管路,所述的反应池内从前往后依次被分隔为絮凝反应区、沉淀区、曝气反应区及出水区,所述的总进水管路连接在所述的絮凝反应区的池体上,所述的总出水管路连接在所述的出水区的池体上,待处理水从所述的总进水管路进入,依次经过絮凝反应区、沉淀区、曝气反应区及出水区后,通过所述的总出水管路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水务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27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安全充电的保护装置
- 下一篇:代码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