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分子材料加工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42055.7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黄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陵县巍曙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5/48 | 分类号: | B29C65/48;B05C5/00;B05C11/10;B05C13/02;B05D3/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 地址: | 2424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分子材料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子材料加工装置,包括底框,所述底框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装置板,所述装置板的一侧安装有漏斗框,所述漏斗框的一端贯穿装置板,所述漏斗框的内壁均匀开设有矩形孔,所述漏斗框的顶部均匀开设有透气孔,所述漏斗框的内壁均匀开设有散气孔,所述散气孔与透气孔联通,实现了对漏斗框内部透气的目的,使材料的粘合处快速风干,进一步提高了粘合效率,所述漏斗框的一侧靠近矩形孔的位置安装有粘合装置,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领域。该一种高分子材料加工装置,达到了对材料表面多余的胶水进行刮除的目的,防止表面的胶水过多影响粘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是存在于动物、植物及生物体内的高分子物质,可分为天然纤维、天然树脂、天然橡胶、动物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此外还包括胶黏剂、涂料以及各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在新材料制造的过程中传统的挤压粘合设备没有冷却散热功能,新材料涂抹粘合剂进行挤压后,需要在常温下进行冷却,使得粘合剂进行冷却固定,保障新材料之间的粘合,但是这种方式所用时间过长,不利于粘合剂的快速冷却,从而不利于新材料之间的粘合,从而降低了粘合效率。
例如中国专利CN110725839B提出了一种新材料制造用加压粘合装置,涉及材料加压粘合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伸缩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且两个伸缩装置的顶端均与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该新材料制造用加压粘合装置,通过第一电机、转轴、转盘、第二电机、连接杆和扇叶的共同作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着转轴转动,使得转盘带着两个连接杆转动,从而使得两个连接杆带着两个第二电机转动,两个电机的输出轴均带着扇叶转动产生气流,从而实现了新材料之间快速的冷却粘合,避免了长时间常温下自动冷却的过程,从而保障了新材料之间的粘合效率。
该装置无法对不常规的形状进行材料粘合,也无法调整装置大小,在粘合过程中,不能对材料表面多余的胶水进行刮除,导致材料表面的胶水过多影响粘合,无法实现对余料的回收目的,不能实现胶水再利用的功能,该装置固定方式简单,无法控制材料在粘合时产生晃动导致材料偏移。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分子材料加工装置,解决了无法对不常规的形状进行材料粘合的问题,达到了对材料表面多余的胶水进行刮除的目的,能够很好地固定材料,防止在粘合时产生晃动导致材料偏移,达到了对余料的回收目的,在防止胶水过多而溢出管体的同时实现了胶水再利用的功能,更加节能环保,实现了调整加工装置口径的目的,实现了根据具体实际的需要来调整大小的功能,加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分子材料加工装置,包括底框,所述底框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装置板,所述装置板的一侧安装有漏斗框,所述漏斗框的一端贯穿装置板,所述漏斗框的内壁均匀开设有矩形孔,所述漏斗框的顶部均匀开设有透气孔,所述漏斗框的内壁均匀开设有散气孔,所述散气孔与透气孔联通,实现了对漏斗框内部透气的目的,使材料的粘合处快速风干,进一步提高了粘合效率,所述漏斗框的一侧靠近矩形孔的位置安装有粘合装置,所述粘合装置的内部安装有刮胶装置,所述漏斗框的外部安装有夹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粘合装置包括入料管,所述入料管靠近漏斗框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方孔,所述入料管的内壁安装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利用胶水沿着弧形槽流向材料,达到了对高分子材料的粘合目的,防止胶水溢出堵塞出孔,提高了粘合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陵县巍曙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陵县巍曙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20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