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管道通风接力送风系统和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1091.1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5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郭金成;侯昌垒;居发礼;黄雪;丁艳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7/003;F24F8/108;F24F8/22;F24F13/28;F24F11/39;F24F11/52;F24F11/64;F24F11/77;F24F110/5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通风 接力 送风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管道通风接力送风系统,包括风机、风机箱,风机箱由依次相连的吸风段、中间段和排风段组成,风机安装在中间段内,在吸风段前端开有吸风口、排风段的后端开有排风口,分别用于接入相邻的不同房间,在吸风口处安装有手动/电动密闭阀,在吸风口、排风口与风机之间的风机箱内分别安装有过滤器和消毒杀菌模块。将风机安装在风机箱内,并在风机箱的两端配置吸风口、排风口,以用于直接接入相邻的不同房间,从而实现相邻房间之间的风量传递,省去了通风管道的安装布置以及通风管道滋生细菌的问题,大大介于了安装成本以及后期维护成本,并在风机箱内设置过滤、消毒杀菌模块,确保了空气质量,使通风更加安全放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管道通风接力送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通风空调系统中,多采用风机加通风管道的方式将经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处理后的空气输送至各个房间,大面积的通风管道在长期使用后会残留各类灰尘,若空气中含湿量过大,通风管道则成为了各类病菌的大型培养皿,存在传播病毒的风险,通风管道消毒杀菌工作较为繁杂且容易出现消杀不完全不彻底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拟提供一种无管道通风接力送风系统,不需要借助通风管道,既能实现房间与房间之间的风量接力传递,又能进行风量传递过程中的消毒、杀菌。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管道通风接力送风系统,包括新风机组、排风机组,还包括接力送风电机模块,所述接力送风电机模块包括风机和风机箱,风机箱由依次相连的吸风段、中间段和排风段组成,所述吸风段、排风段分别垂直相连地安装在中间段的两端,并位于中间段的同一侧,使得风机箱整体呈“U”形,所述风机安装在中间段内,在吸风段前端开有吸风口、排风段的后端开有排风口,分别用于接入相邻的不同房间,在吸风口处安装有手动/电动密闭阀,在吸风口、排风口与风机之间的风机箱内分别安装有过滤器和消毒杀菌模块;
所述新风机组、排风机组、接力送风电机模块分别安装在房间的吊顶层内,新风机组用于将室外新风送入室内首个房间;每相邻两个房间之间安装有一个接力送风电机模块,所述接力送风电机模块位于相邻两个不同房间的交界位置处,用于相邻房间之间的风量传递;所述排风机组用于将末个房间的空气送到室外,每个房间均配备有空气品质传感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过滤器采用高效过滤器,在所述过滤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压差变送器,用于检测过滤器两端的压差,并配备有报警器,当压差达到设定限值时,提醒清洗或更换过滤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滤器采用横向抽拉滑轨安装在风机箱内,所述横向抽拉滑轨分别由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U”形折弯板构成,所述U形折弯板的底部焊接在风机箱内壁上。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消毒杀菌模块采用紫外线消毒杀菌模块。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吸风口内还安装有防尘过滤网。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风机箱安装在房间的吊顶层内,并位于相邻两个不同房间的交界位置处。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无管道通风接力送风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上述的无管道通风接力送风系统,系统启动时,按照排风机组、接力送风电机模块、新风机组的顺序依次启动定风量运行;空气品质传感器实时监测所在房间的空气品质,当监测值在设定范围内时,排风机组、接力送风电机模块、新风机组保持定风量继续运行;当任一房间的监测值高于设定范围时,首先调节新风机组的风机转速增加新风量,然后调节接力送风电机模块的风机转速增加送风量,最后调节排风机组的风机转速增加排风量,直至空气品质传感器监测的数值回到设定范围内;系统关闭时,按照新风机组、接力送风电机模块、排风机组的顺序依次关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10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橡胶轮胎垫布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钒氮合金打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