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轮胎垫布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1090.7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3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九山纤维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00 | 分类号: | D03D1/00;D03D15/46;D03D15/283;D03D13/00;D06C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得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62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轮胎 垫布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橡胶轮胎隔离垫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橡胶轮胎垫布及其制备工艺,一种橡胶轮胎垫布,包括纬纱和经纱,纬纱和经纱中至少有一类纱线采用扁平状网络纱线,扁平状网络纱线纵向拉伸呈扁平的带状结构,且扁平状网络纱线横向拉伸呈网状结构;一种橡胶轮胎垫布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制备纬纱和经纱的原料,分别制备纬纱和经纱;S2、将纬纱和经纱以平纹的方式织造成垫布半成品;扁平状网络纱线在上线时采用防拧线工装;S3、对于上述步骤制得的垫布半成品进行表面热处理,以保证垫布半成品的表面熔化形成薄膜结构,从而得到垫布成品;该垫布不仅能保证保鲜效果,锁住橡胶内的水分,又能兼顾其挺度,避免橡胶料发生变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轮胎隔离垫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橡胶轮胎垫布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崛起与蓬勃发展,人们对橡胶轮胎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轮胎制造过程中,通常使用垫布或者POM膜来间隔成卷放置的橡胶料。利用POM膜来间隔开橡胶虽然可以很好地保证橡胶料保存其内部的水分,保鲜效果理想,但是POM膜只能作为一次性易耗品使用,而且POM膜的挺度较差,橡胶容易发生形变,从而影响轮胎的安全性能,为了保证橡胶的形状稳定,行业内发明了以聚丙烯为原料的垫布,但是目前的垫布在纺织成型后,仍然具有保鲜性能差的问题,影响着橡胶乃至轮胎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轮胎垫布及其制备工艺,通过该工艺制备的垫布既可以保证保鲜的效果,锁住橡胶内的水分,又能够兼顾其挺度,避免橡胶料发生变形,从而避免了因为橡胶变形导致的轮胎安全性降低的问题,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轮胎垫布,包括纬纱和经纱,所述纬纱和经纱中至少有一类纱线采用扁平状网络纱线,所述扁平状网络纱线纵向拉伸呈扁平的带状结构,且扁平状网络纱线横向拉伸呈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经纱为扁平状网络纱线,所述纬纱为单丝。
优选的,所述纬纱为扁平状网络纱线,所述经纱为单丝。
优选的,所述纬纱和经纱均为扁平状网络纱线。
优选的,所述纬纱和经纱的材质为低模量聚乙烯。
一种橡胶轮胎垫布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制备纬纱和经纱的原料,分别制备纬纱和经纱;
S2、将纬纱和经纱以平纹的方式织造成垫布半成品;
其中,采用的扁平状网络纱线在上线时采用防拧线工装,保证扁平状网络纱线以平整状态进行上线;具体的该扁平状网络纱线的纱辊除发生转动外,不应发生位置的晃动,在纱辊的外边缘具有相应工装,用于防止纱线由纱辊的一侧上线,而是保持其平整的状态上线,避免该扁平状纱线自身发生拧线的情况,进而影响到垫布的生产;
S3、对于上述步骤制得的垫布半成品进行表面热处理,以保证垫布半成品的表面熔化形成薄膜结构,从而得到垫布成品;使用本组织结构的垫布既可以保证保鲜的效果,锁住橡胶内的水分,又能够兼顾其挺度,避免橡胶料发生变形,也就避免了因为橡胶变形导致的轮胎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需要对垫布半成品的两个表面均进行热处理,使得垫布半成品的两个表面均形成薄膜结构。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对垫布半成品表面进行热处理的温度为140~ 15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涉及的生产工艺制备的垫布既可以保证保鲜的效果,锁住橡胶内的水分,又能够兼顾其挺度,避免橡胶料发生变形,从而避免了因为橡胶变形导致的轮胎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垫布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九山纤维布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九山纤维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1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无管道通风系统
- 下一篇:无管道通风接力送风系统和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