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高效碳化还田装置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39844.5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2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须琨;秦鹏;王继超;李广远;苏学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须琨 |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A01M17/00;A01B77/00;B02C4/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周游 |
| 地址: | 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高效 碳化 还田 装置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秸秆高效碳化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高效碳化还田装置包括承载机架、预制上料机构、破碎腔、炭化腔、尾气净化罐、负压泵、还田机构及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承载机架为轴向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的框架结构,其下端面设行走轮,所述破碎腔、炭化腔均嵌于承载机架内,并沿竖直方向均布,其中所述破碎腔位于炭化腔上方,并通过导料管连通,所述炭化腔下端面通过分流机构与若干还田机构连通,所述还田机构与承载机架下端面通过转台机构铰接,所述还田结构间相互并联,其轴线与水平面呈0°—120°夹角,所述预制上料机构至少两个,对称分布在承载机架两侧,并通过转台机构承载机架侧表面铰接,其轴线与水平面呈0°—135°夹角,所述预制上料机构上端面与破碎腔上端面连通,其下端面位于还田机构下端面和承载机架下端面之间位置,所述尾气净化罐与承载机架间通过滑轨滑动连接,并通过导流管分别与负压泵和炭化腔连通,所述负压泵位于承载机架内,并通过导流管与炭化腔上端面连通,所述驱动电路与承载机架外表面连接,并分别与预制上料机构、破碎腔、炭化腔、尾气净化罐、负压泵、还田机构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高效碳化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上料机构包括上料管、上料绞龙、储料仓、输送链排及密封管,所述上料管通过转台机构与承载机架外侧面铰接,并与水平面呈0°—135°夹角,所述上料管下段嵌于储料仓内并与储料仓连通,上端面通过铰链与密封管后端面铰接,并呈45°—135°夹角,且所述密封管前端面与破碎腔连通,所述上料绞龙嵌于上料管内并与上料管同轴分布,且上料绞龙下端面超出上料管下端面至少10厘米,并位于储料仓内,上料绞龙上端面比密封管轴线上方,所述输送链排嵌于密封管内,其轴线与密封管轴线平行分布,且输送链排上端面比密封管轴线低0—5毫米,所述储料仓为横断面呈倒置等腰梯形的腔体结构,其内侧面通过升降驱动机构与上料管外表面滑动连接,且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两端均与上料管及储料仓铰接,并与上料管轴线呈0°—90°夹角,所述上料绞龙、输送链排及转台机构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高效碳化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碎腔包括作业仓、粉碎辊、冷风机、分流板、喷淋嘴、粉碎电机及震荡机构,其中所述作业仓为轴向截面呈倒置锥形的密闭腔体结构,其上端面与设进料口,并通过进料口与预制上料机构连通,下端面设出料口,并通过出料口与导料管连通,所述粉碎辊、分流板、喷淋嘴均嵌于作业仓内,且所述分流板至少一个,位于粉碎辊上方并与作业仓内侧面铰接,所述分流板上端面与水平面呈0°—90°夹角,所述喷淋嘴若干,环绕作业仓轴线均布在分流板上方及下方并与作业仓内侧面铰接,且当分流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式,各喷淋嘴中的1/4—3/4的喷淋嘴与分流板上端面相交,所述喷淋嘴间相互并联,并分别通过导气管与冷风机连通,所述冷风机位于作业仓外,并与承载机架侧表面连接,所述震荡机构至少一个,与作业仓外表面连接,所述粉碎电机与作业仓外表面连接,并与粉碎辊连接,所述冷风机、分流板、粉碎电机及震荡机构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秸秆高效碳化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板包括定位座、承载杆、滚轮、翻转电机,所述承载底座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柱状结构,其轴线与作业仓轴线垂直分布,所述定位座前端面通过转动轴与翻转电机连接,且传动轴对应作业仓侧壁设导向轴孔,并通过导向轴孔与作业仓滑动连接,所述翻转电机与作业仓外表面连接并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所述定位座后端面设至少一条连接滑槽,并通过连接滑槽与承载杆连接,所述承载杆至少两条,承载杆与定位座分布在同一平面内,且各承载杆间相互平行分布并与定位底座后端面垂直分布,所述承载杆上设若干与承载杆同轴分布并沿承载杆轴线方向均布的定位孔,且每个定位孔内均设一个滚轮,所述滚轮与承载杆同轴分布,且滚轮超出承载杆上端面及下端面至少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须琨,未经陈须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98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高通过性的医疗车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长绒棉异纤精选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