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外光通信设备和紫外光通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38000.9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3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邓扬扬;王跃辉;刘建国;张艺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0/11 | 分类号: | H04B10/11;H04B10/4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鄢功军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 光通信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光通信设备和紫外光通信的方法,其中,紫外光通信设备,包括: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调试发射模块、探测接收模块、音频模块和人机界面模块;其中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来自探测接收模块的输入数字电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后,获得输出音频数据和输出指令数据,并将输出音频数据传输给音频模块、将输出指令数据传输给人机界面模块;以及将来自音频模块的输入音频数据、和人机界面模块的输入指令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后,获得输出数字电信号,并将输出数字电信号传输给调试发射模块;探测接收模块,用于将输入紫外光信号转换为输入数字电信号;调试发射模块,用于将输出数字电信号转换为输出紫外光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紫外光通信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紫外光通信设备和紫外光通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容易受到侦察和干扰,从而导致通信的窃听或中断,在特殊场景下难以达成可靠的通信。采用空间光通信可以实现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和较高的可靠度,但是,在传统的空间光通信过程中,需要发射方和接收方对准才能确保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如何使得发射方和接收方严格对准则是空间光通信技术的难点,而一般的通信装置比较难以实现严格对准,并且难以检测到微弱的光信号,无法对微弱光信号进行判决,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光通信装置对传输信号的判别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可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光通信装置对传输信号的判别能力较低,而导致的信息传输的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一种紫外光通信设备,包括: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调试发射模块、探测接收模块、音频模块和人机界面模块;其中,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来自探测接收模块的输入数字电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后,获得输出音频数据和输出指令数据,并将输出音频数据传输给音频模块、将输出指令数据传输给人机界面模块;以及将来自音频模块的输入音频数据、和人机界面模块的输入指令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后,获得输出数字电信号,并将输出数字电信号传输给调试发射模块;探测接收模块,与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来自通信对方的输入紫外光信号,并且将输入紫外光信号转换为输入数字电信号;调试发射模块,与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将来自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数字电信号转换为输出紫外光信号,并向通信对方发射输出紫外光信号;音频模块,与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用于采集外界的输入语音信号,并将输入语音信号转换为输入音频数据;以及用于接收来自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音频数据,并将输出音频数据转换为输出语音信号;人机界面模块,与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和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指令数据交互,指令数据包括输出指令数据和输入指令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调试发射模块包括:光源;驱动芯片,通信连接于光源,用于将输出数字电信号转换为输出紫外光信号,并将输出紫外光信号通过光源发射出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调试发射模块还包括:准直透镜,准直透镜置于光源的出射方向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探测接收模块包括:紫外探测器,用于接收输入紫外光信号,并且将输入紫外光信号转换为输入模拟电信号;运算放大器,与紫外探测器通信连接,用于将来自紫外探测器的输入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模数转换器,与运算放大器通信连接,用于将被放大的输入模拟电信号转换为输入数字电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探测接收模块还包括:滤光片,滤光片置于紫外阵探测器接收方向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音频模块包括:声码器,与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用于将输入语音信号转换为输入音频数据,以及用于将输出音频数据转换为输出语音信号;麦克风,与声码器通信连接,用于采集输入语音信号;音频运算放大器,与声码器通信连接,用于放大声码器输出的输出语音信号;扬声器,与音频运算放大器接通信连接,用于播放输出语音信号。
一种利用上述紫外光通信设备进行紫外光通信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80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