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塑模具的注塑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36907.1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0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章云;吴康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宜万丰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54 | 分类号: | B29C45/54;B29B13/10;B29B13/02;B29C45/72;B29C45/17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马威 |
| 地址: | 241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注塑机构,包括注塑料桶、螺杆和驱动机构,所述注塑料桶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杆位于通孔的内部,所述螺杆的内部从下由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直筒和第二直筒,所述第一直筒和第二直筒相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螺杆转动时能够带动活塞转动,使得活塞底部的第一环形齿牙进行转动,当第一环形齿牙转动后,第一环形齿牙在与第二环形齿牙相互接触时会带动活塞一上一下的运动,活塞带动升降杆进行上下运动,升降杆外侧的凸起向上运动时能够接触到移动杆的一端,进而使得移动杆带动碾磨块向外运动并伸出凹槽的外部,碾磨块向外运动能够对螺旋通道内部的物料进行碾压,使得固体塑料颗粒能够更好地进行融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机注塑嘴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的注塑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机按照注射装置和锁模装置的排列方式,可分为立式、卧式和立卧复合式,注塑机具有能一次成型外型复杂、尺寸精确或带有金属嵌件的质地密致的塑料制品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国防、机电、汽车、交通运输、建材、包装、农业、文教卫生及人们日常生活各个领域。
尤其是在汽车领域,汽车上20%-30%左右的零件都是塑料或者橡胶材料,新能源汽车这个比例还有继续提高的趋势,而这其中80%左右的塑胶零件都是依靠注塑工艺来完成,特别是低档车的保险杠、门板、仪表板、立柱护板、格栅、门槛压条、装饰条和侧围等部件都可以采用注塑工艺,各种不同部位的零件由于功能不一样需要采用不同性能的原材料进行生产,高档车的仪表板和门板采用包覆工艺增加手感,虽注塑工艺有相应减少,但其内部骨架依然采用注塑工艺,可见注塑机不论在数量上或品种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目前塑料机械中增长最快,生产数量最多的机种之一。
现有的注塑机的注塑机构在使用时,由于其内部的搅拌叶的搅拌程度有限,导致熔融状态的注塑液内会存留凝固料未被搅拌,影响了塑料成品的质量,同时由于搅拌叶的搅拌效果有限,在熔融的注塑液搅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气泡,在塑料成型之后,其塑料产品的内部以及表面均出现气泡,导致该劣质的塑料产品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脱皮的情况,影响了塑料成品的使用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注塑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的注塑机构,包括注塑料桶、螺杆和驱动机构,所述注塑料桶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杆位于通孔的内部,所述螺杆的内部从下由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直筒和第二直筒,所述第一直筒和第二直筒相连通,所述第二直筒的内部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第一直筒的内部设置有活塞,且活塞包括第二直形面和第二锥形面,所述活塞外侧位于第二直形面的外壁焊接连接有输料板,且输料板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所述活塞外侧位于第二锥形面的外壁焊接连接有第一环形齿牙,所述通孔内侧位于第一锥形面的内壁焊接连接有第二环形齿牙,且第二环形齿牙与第一环形齿牙相互啮合;
所述通孔包括第一直形面和第一锥形面,所述注塑料桶的两侧皆设置有贯穿至通孔内部的进料口,所述注塑料桶内部位于通孔的底部连通有下料通道,所述注塑料桶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数目至少有六组,六组所述加热管分别位于下料通道的两侧;
所述混合机构包括位于第二直筒内部的升降杆,且升降杆的底部与活塞的顶部焊接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外侧设置有凸起,所述混合机构还包括位于螺杆内部的凹槽,且凹槽内壁的一侧焊接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焊接连接有贯穿至第二直筒内部的移动杆,且移动杆的一侧焊接连接有位于凹槽内部的碾磨块。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注塑料桶顶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焊接连接有贯穿至通孔内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与螺杆的顶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直形面外壁位于输料板的上方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直筒的内壁焊接连接有与卡槽滑动连接的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宜万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宜万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69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