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树清洁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36304.1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2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颜玲;刘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柏菲化妆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1D1/83 | 分类号: | C11D1/83;C11D3/04;C11D3/382;C11D3/48;C11D3/28;C11D3/40;C11D3/20;C11D3/33;C11D3/60 |
| 代理公司: | 广州晟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09 | 代理人: | 王静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树 清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清洁液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5~22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5~3份氯化钠、1.5~3份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0.4~0.8份茶树精油纳米粒、0.3~0.6份茶皂素、0.1~0.5份DMDM乙内酰脲、0.1~0.5份颜料、0.1~0.3份柠檬酸、0.04~0.0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8~75份去离子水。所述的茶树清洁液具有良好的即时抗菌作用以及持续稳定的抗菌作用;本发明通过加入茶树精油纳米粒和茶皂素来显著提高抗菌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树清洁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清洁液指能迅速清除物品上污垢,分解脏污,令物品透明亮如的清洁用品,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的清洁意识越来越强烈,饭前然后以及定期洗手成为人们的常态,并且水果蔬菜在食用前,也需要使用清洁液进行清洗,来去除其表面的农药或者病菌。现有的清洁液具有以下缺点:成分复杂;清洁去污的同时杀菌效果差;杀菌效果好的同时去污效果差;毒性高,对使用者危害大。
茶树精油是一种天然植物精油,茶树精油易受到光、温度、空气的作用极易挥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树清洁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茶树清洁液具有良好的即时抗菌效果以及持续稳定的抗菌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树清洁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5~22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5~3份氯化钠、1.5~3份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0.4~0.8份茶树精油纳米粒、0.3~0.6份茶皂素、0.1~0.5份DMDM乙内酰脲、0.1~0.5份颜料、0.1~0.3份柠檬酸、0.04~0.0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8~75份去离子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茶树清洁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8~22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2~3份氯化钠、1.5~2.2份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0.5~0.8份茶树精油纳米粒、0.4~0.6份茶皂素、0.2~0.5份DMDM乙内酰脲、0.1~0.4份颜料、0.1~0.2份柠檬酸、0.04~0.07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0~75份去离子水。
作为一种最优选方案,所述茶树清洁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2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2.5份氯化钠、2份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0.6份茶树精油纳米粒、0.5份茶皂素、0.4份DMDM乙内酰脲、0.3份颜料、0.14份柠檬酸、0.05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3.51份去离子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茶树精油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为:
S1、将白茶叶的茶树花清洗烘干,粉碎至50~100目,得到茶树花粉末;
S2、将茶树花粉末加入到3~6倍于茶树花粉末重量的混合溶剂中,循环浸提2~4次,每次浸提60~100min,过滤,得到萃取液;
S3、将6~10份萃取液、1~3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加入到85~95份壁材溶液中,以500~800W超声处理30~45min,再加入0.5~1份甘油,以100~200rpm转速搅拌50~80min,得到水溶液;
S4、将水溶液用转蒸发仪旋转蒸干,即得茶树精油纳米粒。
本发明的申请人在大量的茶树精油提取实验中惊奇的发现,本发明通过在混合溶液提取后直接进行包埋处理,相比于直接对茶树精油进行包埋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包埋率,本发明所述的茶树精油纳米粒包埋率高达94.5%,粒子粒径分布在40~60nm,显著的提高了茶树精油的稳定性,使其不易挥发,且在使用时,不需要实使用增溶剂预溶,同时得到的茶树精油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具有持续稳定的抑菌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柏菲化妆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柏菲化妆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63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