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织特异性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6197.2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6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哲;张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医工瑞思(福建)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15/40 | 分类号: | A61L15/40;A61L15/42;A61L15/28;A61L15/46;A61L15/32;A61L24/00;A61L24/08;A61L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黄骏鹏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高新区海***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 特异性 伤口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伤口敷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特异性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组织特异性伤口敷料,其包括从组织提取的细胞外基质和成胶材料,所述组织为所述敷料应用的器官或组织相应的动物器官或组织,所述成胶材料可使细胞外基质交联固化,使其对湿态组织有较强粘附性,快速粘合伤口止血。本发明的组织特异性伤口敷料,由于采用细胞外基质和成胶材料配伍,相对于普通的伤口敷料,其能显著缩短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的时间,起到很好的止血并愈合伤口的效果,可以用于大出血或内脏出血。本发明填补了细胞外基质作为伤口敷料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伤口敷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特异性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伤口敷料,是包扎伤口的用品,用以覆盖痤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材料。伤口敷料的种类有:被动型敷料(传统敷料),被动覆盖创面和吸收渗出物,为创面提供有限的保护作用;相互作用型敷料,敷料与创面之间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如吸收渗出液以及有毒物质、允许气体交换,从而为愈合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阻隔性外层结构,防止环境中微生物侵入,预防创面交叉感染等;生物活性敷料(密闭性敷料)。
目前,伤口敷料的应用上存在如下问题:敷料中起到主要修复作用的材料为非天然细胞外基质组分,敷料后需要经过细胞迁移并需要降解逐步生成细胞外基质成分,过程相对漫长,对于止血等效果相对较差,难以用于大出血及湿态组织粘合止血。
对于天然的细胞外基质ECM由细胞分泌的大分子物质组成的网状结构,主要成分包括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及多糖等。它的微结构为细胞提供附着、锚定点的同时,通过提供细胞微环境,调控细胞行为,例如迁移,黏附,增殖,分化及凋亡,使得不同组织的细胞外基质拥有不同的组分及微形态。组织特异性细胞外基质与细胞之间存在动态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维持特定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在创伤修复的过程中,细胞外基质成分亦会被大量分泌,来引导组织再生,因此其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细胞外基质的错误分泌(例如肌成纤维细胞在伤口处分泌出大量富含胶原蛋白成分的细胞外基质)往往造成组织力学及机械性能的改变,疤痕形成,最终导致组织功能性的丧失。
现有技术未有报道将脱细胞外基质在伤口修复及创伤止血上的应用,其主要问题在于:天然细胞外基质材料虽然能较好地引导伤口修复,但其机械强度较低,难以快速有效地黏合伤口,无法起到很好的止血并愈合伤口的效果,对湿态组织粘合性差,难以用于大出血或内脏出血。此外在引导伤口修复的同时,也需要满足抗菌抗感染,甚至在肿瘤切除的创口修复过程中还需要能抑制残余肿瘤组织防止复发。单纯细胞外基质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公开号为CN201510447495.7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壳聚糖-细胞外基质组织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其将壳聚糖和细胞外基质组织混合应用于组织修复膜,其将壳聚糖和细胞外基质预先混合成膜,只适用于组织损伤的缓慢修复,无法用于急性伤口的止血和修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织特异性伤口敷料,其将细胞外基质和成胶材料配伍,解决了细胞外基质难以作为伤口敷料的技术问题,弥补了细胞外基质作为伤口敷料的空白,可以实现细胞外基质材料的急性伤口止血,特别是大出血的止血。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组织特异性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织特异性伤口敷料,其包括从组织提取的细胞外基质和成胶材料,成胶材料可与细胞外基质交联固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医工瑞思(福建)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医工瑞思(福建)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61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