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34842.7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6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游舜荃;谢智森;陈中南;廖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20 | 分类号: | H01Q1/20;H01Q1/3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闫华 |
地址: | 2153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天线结构。天线结构包括辐射本体以及多个连接部。辐射本体具有一表面。多个连接部连接在辐射本体的其中一端。每一连接部包括一电性接点,每一连接部是以垂直表面的方向延伸并且弯折成U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主板的接触式铁件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首先,目前市面上的接触式铁件天线(metal stamping antenna),是通过将天线的连接部设计为类似弹片的形状,使其可以直接以接触连接的方式与主板上的导电电极电性连接而导通,省去了额外的加工组装步骤,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由于铁件天线具有容易弯折的特性,当接触式的铁件天线在组装至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内部时,常常会因为在组装时的力量过大或者是经过多次的重复组装,造成天线的连接部产生形变。一旦天线的连接部产生形变,会导致天线与主板之间的电性连接不稳定,进而影响天线的整体效率表现,甚至造成天线与主板之间开路而无法导通。
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的接触式铁件天线结构A,由辐射本体A1以及连接部A2所组成。如图1所示,连接部A2的形状是弯折成V型(见弯折部A21)。若将接触式铁件天线铁件天线结构A装设在电子装置的内部并且固定于机壳的侧壁上,连接部A2的接触点A22是以接触连接的方式由下往上顶而电性连接主板。连接部A2会因为电子装置的上盖的下压力过大而容易产生形变,造成天线信号连接不稳定,导致天线的效率不佳以及天线的共振频率点偏移。经过多次的反复组装后,连接部A2甚至有可能产生永久形变,使得铁件天线与PCB板之间产生断路,使得天线信号无法与PCB板做连接,造成天线功能失效。
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天线结构,其包括辐射本体与多个连接部。辐射本体具有一表面。多个连接部连接在辐射本体的其中一端。每一连接部包括一电性接点,每一连接部是以垂直表面的方向延伸并且弯折成U型结构。
优选地,每一所述连接部包括一第一延伸区段、一第一弯折段、一第二延伸区段、一第二弯折段、一第三延伸区段以及一第三弯折段,所述第一延伸区段垂直连接于所述辐射本体,所述第一弯折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延伸区段且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延伸区段,所述第二弯折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延伸区段且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延伸区段,所述第三弯折段连接所述第三延伸区段,所述电性接点位于所述第三弯折段。
优选地,所述辐射本体沿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区段沿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区段沿一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延伸区段沿一第四方向延伸,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三维坐标系中的正X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三维坐标系中的负Z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三维坐标系中的正Y方向,所述第四方向为三维坐标系中的负Y方向。
优选地,所述天线结构为平面倒F型天线。
优选地,天线结构进一步包括多个金属凸点,设置在所述辐射本体的所述表面。
优选地,所述金属凸点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金属凸点邻近多个所述连接部设置。
优选地,多个所述金属凸点的凸起方向是以垂直所述辐射本体的所述表面的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天线结构,其能通过“每一连接部是以垂直辐射本体的表面的方向延伸并且弯折成一U型结构”的技术方案,以提升连接部的压缩回复力,不易产生形变,进一步使天线结构与主板能达到稳定的电性连接。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现有技术的天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48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