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藻固定化方法、固定化微藻及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33848.2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2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阳;向文良;李建;简龙骥;黄元松;梁华忠;郑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N11/093;C12N11/10;C02F3/32;C12R1/89 |
| 代理公司: | 成都诚中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0 | 代理人: | 吴飞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方法 化微藻 水污染 治理 中的 应用 | ||
1.固定化微藻在缓流型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固定化微藻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优质微藻藻种并活化,接种培养,使种子液的浓度在8-11g/L;
S2:将步骤S1培养至生长对数期的微藻种子液接入150L的种子罐中进行培养,培养控制条件为温度30-35℃,罐压0.03-0.08MPa,风量1.0-2.0vvm,DO≥20%,pH5.5-7.5;
S3:待步骤S2种子液培养24-32h后,微藻种子液干重在20-25g/L时,将其接种至1.5方罐中异养培养,培养控制条件与步骤S2相同;
S4:待步骤S3种子液培养24-32h后,微藻种子液干重在20-25g/L时,将其接种至17方罐中异养培养,培养控制条件与步骤S2相同;
S5:待步骤S4种子液培养24-32h,微藻种子液干重在20-25g/L时,将其接种至50方罐中异养培养,培养控制条件与步骤S2相同;
S6:对步骤S5培养的微藻进行离心收集,洗涤,再配制成微藻悬浮液;
S7:利用海藻酸钠配制固定化溶液,所述固定化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5-0.8%;
S8:将微藻悬浮液与固定化溶液混合;
S9:利用海绵(103)作为固定化载体,将步骤S8得到的混合液涂刷在海绵(103)上,所述海绵(103)为薄片状,从而得到固定化微藻。
B:将步骤A制备的固定化微藻通过海绵安装架安放于缓流型污染水体中,所述海绵安装架包括保护网罩(1)、转杆(2)、上横架(4)、下横架(8)、螺杆(5)和插齿(9);所述保护网罩(1)的尺寸与固定有微藻的海绵(103)的尺寸匹配,在水处理应用中,将海绵(103)装在保护网罩中(1);所述转杆(2)固定连接于保护网罩(1)的上下两端,保护网罩(1)上端的转杆(2)穿过上横架(4),且保护网罩(1)上端的转杆(2)的端头安装有齿轮(3),保护网罩(1)下端的转杆(2)插入下横架(8);所述螺杆(5)的螺纹与保护网罩(1)上端的转杆(2)的齿轮(3)咬合,螺杆(5)的一端设有电机(6),用于控制保护网罩(1)的角度;螺杆(5)的另一端设有转动座(7);所述插齿(9)位于下横架(8)底部,在水处理应用中,将插齿(9)插入水体底部,从而将海绵安装架固定在水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化微藻在缓流型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悬浮液的OD值在0.25-0.30之间;所述微藻悬浮液与固定化溶液的混合体积比例为1:3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化微藻在缓流型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103)长度为1.0-3.0m,宽度为0.5-1.0m,厚度为0.3-0.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化微藻在缓流型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每隔10-15天,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化微藻从水体中取出,放入新的固定化微藻,共取放3-5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化微藻在缓流型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网罩(1)5-30个为一组,并排设置于上横架(4)和下横架(8)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化微藻在缓流型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网罩(1)至少设置两组,且相邻两组之间的保护网罩(1)相互交错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化微藻在缓流型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网罩(1)与水流方向具有30-60°的倾斜角度,且相邻两组之间倾斜角度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化微藻在缓流型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网罩(1)的网孔孔径为10-20cm;保护网罩(1)的上下两端设有与转杆(2)连接的连接部(102);其侧面设有开口(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38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浮水植物生态浮岛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