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滚柱检测及清洗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32947.9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7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和平;鲍德夫;张高平;杨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和汽配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C5/00 | 分类号: | B07C5/00;B07C5/02;B07C5/36;B08B3/04 |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清洗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滚柱检测及清洗的装置,包括振动筛料机、传送组件、检测组件、清洗桶、输送组件,传送组件的一端位于振动筛料机的出口处,检测组件安装在传送组件的另一端处,且检测组件位于清洗桶的一侧上方,滚柱通过振动筛料机沿传送组件进入至检测组件内;输送组件的一端位于清洗桶内,且此端的输送组件与检测组件呈错开状分布,输送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清洗桶外,且输送组件沿清洗桶的长度方向斜向上布置;本发明不仅能将滚柱表面的油渍去除,同时能提升滚柱出厂的正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滚柱检测及清洗的装置。
背景技术
滚柱一般应用在轴承中较为常见,但滚柱的加工精度好坏会直接影响轴承的使用性能;为了提升加工好的滚柱的正品率,一般在出厂之前都会对滚柱进行检测以判断滚柱的精度是否符合要求,但滚柱的数量较多,通过人工持有的检测器检测,效率较为低下,而且还容易磕碰滚柱;还有滚柱在出厂前,为了防止其表面附着的油渍,一般都会对它进行清洗,但现有的清洗过程基本为一大袋滚柱同时倒入至清洗池内,这样会出现滚柱表面的磕碰损伤;因此,需研发一种能克服上述困难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滚柱检测及清洗的装置,不仅能将滚柱表面的油渍去除,同时能提升滚柱出厂的正品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用于滚柱检测及清洗的装置包括振动筛料机、传送组件、检测组件、清洗桶以及输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振动筛料机的出口处,所述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传送组件的另一端处,且所述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清洗桶的一侧上方,滚柱通过振动筛料机沿所述传送组件进入至检测组件内;所述输送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清洗桶内,且此端的输送组件与所述检测组件呈错开状分布,所述输送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清洗桶外,且所述输送组件沿清洗桶的长度方向斜向上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电机、传送带以及导向组件,所述传送带通过滚动轮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并采用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导向组件的底面与所述传送带平齐,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上,且所述导向组件位于所述振动筛料机的出口处。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块呈对称分布的导向板,两块导向板的一侧边为导向边并朝向于振动筛料机内,且两块导向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滚柱直径2至3mm;其中一块导向板沿振动筛料机的开口一边并通入至振动筛料机内,另一块导向板与振动筛料机的开口另一边相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图像传感器、第二支架、过渡板以及顶推杆,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传送带之间设置有过渡板,且所述过渡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图像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上方,并朝向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滚柱放置面,所述顶推杆穿插在所述第二支架内,并朝向滚柱放置面上方的滚柱放置空间,通过气缸的推动顶推杆使得滚柱落入至清洗桶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架为L形支架,并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呈倾斜状分布,所述过渡板为扭曲状,即过渡板的一端与所述传送带平齐,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放置面相平齐;且所述第二支架的放置面上设有防滑垫,且所述放置面侧的第二支架设有一缺口。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第三支架、输送带、第二电机以及栏板,所述输送带通过滚动轮安装在栏板上,两侧栏板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上,且所述输送带通过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输送带在清洗桶内呈水平状,并沿清洗桶的长度方向斜向上直至顶端呈水平状。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带的表面上设有两条呈对称分布的档边,且所述档边之间设有若干条呈等间距分布的格栅边。
作为优选,所述档边为波浪形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计此装置,能将滚柱通过振动筛料机进入至检测组件内进行检测,如合格产品即可以进入清洗桶进行清洗,这样能将检测与清洗通过一个装置实现,免去了产品磕碰的风险,即不仅能将滚柱表面的油渍去除,同时能提升滚柱出厂的正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和汽配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和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29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