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动轴承内部滚珠及内外圈自动套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31487.8 | 申请日: | 2020-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0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侯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启明 |
| 主分类号: | F16C43/04 | 分类号: | F16C43/04;F16C4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94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动轴承 内部 滚珠 外圈 自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滚动轴承内部滚珠及内外圈自动套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活动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夹具,所述夹具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外圈,所述外圈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滚珠,所述卡齿的外部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卡齿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内圈,所述推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半球体,所述半球体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旋转轮,所述旋转轮的内部开合有螺旋滑轨,所述支架的下端活动连接有永磁铁,所述旋转轮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该装置具有可自动将内圈装入滚珠组成的环中,提高工作效率,使生产的滚动轴承质量得到提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滚动轴承内部滚珠及内外圈自动套嵌装置。
背景技术
滚动轴承是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的一种精密的机械元件。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珠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内圈的作用是与轴相配合并与轴一起旋转;外圈作用是与轴承座相配合,起支撑作用;滚珠是借助于保持架均匀的将滚珠分布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其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滚动轴承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保持架能使滚珠均匀分布,引导滚珠旋转起润滑作用,而在滚动轴承的组成过程先是将保持架放在外圈的内部,然后再将滚珠放入保持架内部,最后再将内圈放入滚珠组成的圈内,但是由于滚动轴承的特殊性,其安装十分费力,人工安装的时,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使内圈放入滚珠组成的圈内,使工作费时费力,同时降低工作效率,同时组装的滚动轴承产品参差不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滚动轴承内部滚珠及内外圈自动套嵌装置,该装置具有可自动将内圈装入滚珠组成的环中,提高工作效率,使生产的滚动轴承质量得到提升的优点。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滚动轴承内部滚珠及内外圈自动套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活动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夹具,所述夹具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外圈,所述外圈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滚珠,所述夹具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台,所述滑动台的外部滑动连接有卡齿,所述卡齿的外部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卡齿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内圈,所述夹具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半球体,所述半球体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旋转轮,所述旋转轮的内部开合有螺旋滑轨,所述螺旋滑轨的内部套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端活动连接有永磁铁,所述旋转轮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
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防滑杆,所述防滑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
优选的,所述滚珠的外部活动连接有保持架。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电机。
优选的,所述驱动齿轮的外部活动连接有电机。
优选的,所述旋转轮与伸缩杆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与支撑台滑动连接。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滚动轴承内部滚珠及内外圈自动套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滚动轴承内部滚珠及内外圈自动套嵌装置,通过卡齿、滑动台、夹持装置与电磁铁的配合下,带动内圈向下运动,自动将内圈放置在滚珠组成的环中,同时将内圈固定在夹具内部,从而达到稳固的将内圈放入外圈,省去人力的固定,达到了自动化且省事省力的效果。
2、该滚动轴承内部滚珠及内外圈自动套嵌装置,通过半球体,推杆、旋转轮与伸缩杆的配合效果,在电机的带动下,使伸缩杆在螺旋滑轨的内部运动,从而使伸缩杆推动旋转轮向外部运动,挤压半球体向外部运动,从而使推杆推动外圈使内部的滚珠均匀分布,从而达到滚动轴承的自动组装,提高工作效率且提升整体的质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启明,未经侯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14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承压动水条件下矿井底板水害防治方法
- 下一篇:湿垃圾降解设备投料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