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散热器气密性检测的通孔密封塞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28817.8 | 申请日: | 2020-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8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姚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英特石化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5/46 | 分类号: | F16J15/46;F16L55/134;G01M3/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吕雪营 |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散热器 气密性 检测 密封 装置 | ||
1.用于散热器气密性检测的通孔密封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机构(6),所述管状机构(6)上包裹有弹性气囊(1);
所述管状机构(6)包括裸露于所述弹性气囊(1)外侧的连通部(2),所述连通部(2)上设置有充气构造和泄气构造,所述充气构造和泄气构造均通过管状机构(6)上的气体通道连接所述弹性气囊(1)内侧的密封腔;
所述弹性气囊(1)具有位于两侧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在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弹性气囊(1)的中部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第二端部靠近所述连通部(2);
所述管状机构(6)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所述连通部(2),且连通部(2)内设有充气辅助组件,所述连通部(2)与所述管状机构(6)的螺接区域为所述泄气构造;
还包括充气辅助组件,所述充气辅助组件包括密封块(5)、限位柱(10)以及回力弹簧(11),所述密封块(5)位于所述连通部(2)开设的第一密封槽(203)内,所述密封块(5)的往复运动以密封或打开所述第一密封槽(203)的槽口,所述密封块(5)依次通过回力弹簧(11)以及限位柱(10)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槽(203)内,且所述限位柱(10)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槽(203)开设的限位柱槽(206)内,所述限位柱槽(206)的槽深小于限位柱(10)的长度,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密封块(5)的侧壁上,所述回力弹簧(11)和所述限位柱(10)一一对应,且所述回力弹簧(11)活动套接在所述限位柱(10)上,在所述回力弹簧(11)弹力下,所述密封块(5)的锥面贴合于第一密封槽(203)的斜面上,且当密封块(5)不贴合于第一密封槽(203)的斜面时,第一密封槽(203)内形成气流通道(12),且与第三流通槽(30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散热器气密性检测的通孔密封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套筒(7),所述密封套筒(7)密封套接于所述管状机构(6)一端固定安装的连接管(601)上,所述第二端部密封连接于所述密封套筒(7)上;
还包括用于调节弹性气囊(1)长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钉(4)以及限位圆块(402),所述调节钉(4)与所述连接管(601)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圆块(402)固定设置在调节钉(4)的端部,所述限位圆块(402)位于密封套筒(7)一端的槽内,在所述调节钉(4)旋出连接管(601)时,能够通过所述限位圆块(402)带动所述密封套筒(7)向远离管状机构(6)的方向滑动,所述调节钉(4)的一端设有旋转柄(401);
所述弹性气囊(1)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于管状机构(6)以及密封套筒(7),使弹性气囊(1)的内腔与第四流通槽(60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散热器气密性检测的通孔密封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机构(6)开设的第四流通槽(602)与连通部(2)上开设的第一流通槽(202)相连通,且第四流通槽(602)与所述弹性气囊(1)相连通;所述第四流通槽(602)以及第一流通槽(202)形成所述充气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散热器气密性检测的通孔密封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5)的一端为锥形部,所述槽口为锥形口,且锥形部的锥面上设有锥形密封圈(501),所述密封块(5)往复运动以使得锥形部与锥形口密封或形成气流通道(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散热器气密性检测的通孔密封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机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进气管(3)以及至少四个楔形块(9),所述楔形块(9)滑动密封设置于所述进气管(3)周向开设的滑动槽(305)内,且进气管(3)一端开设的第二流通槽(302)与所述滑动槽(305)相连通;
所述第一流通槽(202)的开口处为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多个挤压槽(201),当所述进气管(3)插接于所述凹槽内,各所述楔形块(9)与各所述挤压槽(201)一一对应插接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英特石化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滨州英特石化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881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