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密封圆柱形锂原电池抗力学负极集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8152.0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2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苏晓倩;周威;郑海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70 | 分类号: | H01M4/70;H01M50/536;H01M50/17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蒙建军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圆柱形 原电池 抗力 负极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密封圆柱形锂原电池抗力学负极集流结构,属于锂原电池技术领域,所述锂原电池的负极耳从电芯底部引出后与壳体底部焊接;或锂原电池的负极耳从电芯顶部引出后夹在壳体与壳盖之间,在壳体与壳盖焊接时一同焊接;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填补在电芯与壳盖之间空隙的圆环;位于负极耳与壳体之间的胶带,所述胶带贴附于负极耳上;且胶带的宽度为极耳宽度的1.2‑2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几乎不增加电池重量、不减少电池容量的同时保证电池负极集流的高可靠性,防止在强力学环境下由于负极集流体强度薄弱造成的电池失效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氟化碳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密封圆柱形锂原电池抗力学负极集流结构。
背景技术
锂原电池具有比能量高、自放电率低、安全性好等优点,成为化学电源的优选体系。锂原电池负极为金属锂,在圆柱形电池中其集流结构通常采用金属集流体如镍带、不锈钢带等作为极耳,一端与金属锂冷轧复合,另一端与壳体焊接。但金属锂具有黏、软的特点,冷轧结构强度不高,导致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如深空探测、弹用等需抗冲击能力较高的场合下,即使采用支撑环等防电芯蹿动结构也不能避免由于集流结构强度差导致的集流体与金属锂剥离,造成电池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全密封圆柱形锂原电池抗力学负极集流结构,在几乎不增加电池重量、不减少电池容量的同时保证电池负极集流的高可靠性,防止在强力学环境下由于负极集流体强度薄弱造成的电池失效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密封圆柱形锂原电池抗力学负极集流结构,所述锂原电池的负极耳从电芯底部引出后与壳体底部焊接;或锂原电池的负极耳从电芯顶部引出后夹在壳体与壳盖之间,在壳体与壳盖焊接时一同焊接;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填补在电芯与壳盖之间空隙的圆环;
位于负极耳与壳体之间的胶带,所述胶带贴附于负极耳上;且胶带的宽度为极耳宽度的1.2-2倍。
优选地:若电池为顶部焊接时,将负极耳高出电芯的部分“Z”字型打弯后与壳盖压接,再进行焊接和注液封口。
优选地:所述圆环的外侧壁开设有与极耳缓振弯配合的豁口。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支撑环的使用可有效防止电芯的蹿动,使电芯具有较强的抗力学结构。
2、采用的极耳单面贴附的方案,在加强集流体强度的同时不影响电池容量。
3、极耳缓振弯可有效防止电芯与集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加强集流的可靠性。
4、该方法简单有效,不改变电池任何其他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极耳加强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极耳加强的后视图;
图7是试验效果对比图。
其中:1、支撑环;2、极耳缓振弯;3、豁口;4、电芯;5、电池壳;6、壳盖;7、底部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81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辋半轮自动分送机构
- 下一篇:一种检查模型连续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