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7330.8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5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毛一玫;陈忠磊;单佩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成建设工程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姚兰兰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山 复垦 沉陷 底部 蓄提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利用露天的采坑底部无裂缝沉陷水坑的槽状结构,选择直径为20‑50cm的废矿石进行填充,并在沉陷水坑的中部形成一条竖直贯穿填充的废矿石层,所述废矿石层距离相邻地表的距离为40‑60cm,此时沉陷坑的两侧形成两个蓄水坑;该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在原有的沉陷区坑里的中部放置岩石块作为基础层,并在内部预留由外置管构成的蓄水井,并在蓄水井中设置内管并填充小碎石实现过滤,有效避免堵塞水泵,且废矿石填充层的顶部设有上铺设层,通过多层铺设设计可以土地复垦种植,两侧的蓄水坑作为种植的灌溉水源,不仅方便种植且两侧引流蓄水能力更强,效果更加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地复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
背景技术
矿山土地复垦,又称土地复垦,是采矿权人按照矿产资源和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矿山土地复垦是对因采矿弃置的土地进行勘测规划、填平整治和开发利用的方法和过程。采矿作业造成土地破坏和荒芜,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现有的矿山土地复垦方法,不易实现且蓄水效率低,不能充分利用蓄水池中收集的水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露天的采坑底部无裂缝沉陷水坑的槽状结构,选择直径为20-50cm的废矿石进行填充,并在沉陷水坑的中部形成一条竖直贯穿填充的废矿石层,所述废矿石层距离相邻地表的距离为40-60cm,此时沉陷坑的两侧形成两个蓄水坑;
步骤2:在填充废矿石层的同时均匀间隔预埋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为金属管,且整个金属管体由防氧化剂浸泡而成,且表面涂有抗氧化层,外套管上同时设有多个渗水孔,外套管内设有高强度塑料内套管,内套管上也设有渗水孔;
步骤3:步骤2中的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设有填充有直径为3-5cm的碎石构成的碎石填充层,所述内套管的底部设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通过水管与顶部的水泵连通;
步骤3:在废矿石层的顶面设有上铺设层,所述上铺设层的厚度为40-60cm,填充后与相邻地表深度相同,所述上铺设层自下而上包括黏土固定层、铁尾矿砂层以及顶部能够耕种植被的土壤层。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3的黏土固定层的厚度为10-20cm,铁尾矿砂层的厚度为5-10cm,土壤层的厚度为25-30cm。
本发明中,所述外套管预先安置于废矿石层中,其上端位于上铺设层,且顶部对应设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面与上铺设层共面。
本发明中,所述步骤2中安置于废矿石层中的外套管构成蓄水井,沉陷水坑中设有的蓄水井数量为1-3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在原有的沉陷区坑里的中部放置岩石块作为基础层,并在内部预留由外置管构成的蓄水井,并在蓄水井中设置内管并填充小碎石实现过滤,有效避免堵塞水泵,且废矿石填充层的顶部设有上铺设层,通过多层铺设设计可以 土地复垦种植,两侧的蓄水坑作为种植的灌溉水源,不仅方便种植且两侧引流蓄水能力更强,效果更加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矿山复垦中沉陷区底部蓄提水方法的蓄水井结构图;
图中:1、废矿石层,2、蓄水坑,3、上铺设层,4、外套管,5、内套管,6、碎石填充,7、水泵,8、水管,9、过滤盒,10、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成建设工程总公司,未经江苏省中成建设工程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73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