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滤淋法填料挂膜装置及挂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27030.X | 申请日: | 2020-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0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成亮;黎启明;陈申良;何广宏;秦余春;鹿野;常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杨文晰 |
| 地址: | 10001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淋法 填料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一种滤淋法填料挂膜装置及挂膜方法,包括污泥搅拌池、浓缩废水存储器、反应器、排泥装置、主气管、分流气管、进水主管、布水分管、布水板和布水开孔结构;该装置利用滤淋法在高流速下使污泥液在反应器内循环,同时利用自然通风和鼓风机通入空气的方法实现快速挂膜,达到缩短启动时间的目的,装置体积小,且能耗较传统方法低,适宜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在污水处理用填料上进行生物膜负载(挂膜)的装置及挂膜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中常用到填料,通过在填料上负载生物膜来帮助降解去除水中污染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挂膜方法有直接挂膜法和间接挂膜法,其目的都是使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从而最终养成生物膜。
传统的方法是将污水厂中的活性污泥添加到反应器内,利用曝气、搅拌等方法使生物膜在填料上生长,这段时间一般持续7-14天,称为污水处理装置的启动时间。然而,现有方法具有水头曝气,能耗较大的问题,且挂膜所需设备体积较大,占地广,不利于城市污水处理应用。
发明内容
为提高挂膜效率,减少挂膜过程能耗,本发明提供一种挂膜装置,该装置利用滤淋法在高流速下使污泥液在反应器内循环,同时利用自然通风和鼓风机通入空气的方法实现快速挂膜,达到缩短启动时间的目的,该装置体积小,且能耗较传统方法低。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滤淋法填料挂膜装置,包括设有搅拌器的污泥搅拌池,污泥搅拌池底部设有第二排泥装置,第二排泥装置包括排泥管和阀门;
浓缩废水存储器通过设有进样泵的管道与污泥搅拌池连接,污泥搅拌池通过设有进水泵的进水管与设于反应器顶部的进水口连接;
反应器底部设有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排水管与污泥搅拌池连接;反应器底部还设有与污泥搅拌池连接的第一排泥装置,以将反应器产生的污泥排入污泥搅拌池中;反应器中,主气管纵向沿反应器的轴线设置,主气管的一端与设于反应器外的鼓风机连接,另一端通过四通管道与至少一个环形分流气管连通;分流气管沿反应器的内壁环向设置,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反应器的高度设置至少一层与主气管连通的分流气管,这些分流气管均匀分布于反应内部不同高度;分流气管的底部设有若干贯通的出气孔;主气管与分流气管共同构成了鼓风系统;出气孔数目根据反应器的截面积设置,满足单个出气孔的服务面积优选0.4~0.8 m2;
单层的布水管设置于反应器内部的顶端,由进水主管和若干布水分管组成,布水分管呈放射线状围绕进水主管均匀分布(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反应器的截面积调整布水分管的个数);进水主管一端穿过设于反应器上表面的进水口与进水管连接,另一端与布水分管连接;布水分管底面设有若干贯通的进水开孔;
布水分管底面还设有百叶窗;百叶窗由门页、小门轴和大门轴组成,三者组成水平式百叶窗水量控制系统;所述门页为间隔设有若干小孔的铁片,小孔的形状与进水开孔相匹配,每个小孔上下两端均设有铁质小门轴,在门页22向靠近反应器内壁处还设有大门轴;具体实施中,百叶窗可由布水分管外设置的阀门控制从而沿着布水分管下表面前后移动,从而增大或减小进水开孔的有效过水面积,当水量较小时,进水全由离进水主管较近的进水开孔中流出,此时可以将百叶窗向前移动,使开孔有效过水面积减少,从而使进水得以从离进水主管较远的进水开孔中流出,增强布水效果。当进水量增大后,可以将百叶窗向后移动,增大进水开孔的有效过水面积,使水流速度降低;
布水板为固定设置于反应器内壁的圆环形结构,并位于布水管下方,布水板的外圆直径与反应器的横截面直径相匹配;布水板中心的圆形通道用于检查布水情况;布水板表面设有若干贯通的布水开孔;布水管高速流出的含污泥的废水在布水板的进一步布水作用下均匀通过填料。
具体实施中,反应器可以选择圆柱形或其他结构,其材质为为硬质材料,优选碳钢;
优选的,上述滤淋法填料挂膜装置中,进水开孔的孔径自轴心向边缘逐渐增大,即距进水主管较近的进水开孔的孔径较小,距反应池内壁较近的进水开孔的孔径较大,以确保水流均量地从所有孔洞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大学,未经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70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专题网页的制作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离合性能试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