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胆为钛钢的保温杯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5414.8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5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昶;沈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德昶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A47G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胆 保温杯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保温杯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内胆为钛钢的保温杯,包括内胆和不锈钢材质的外壳,内胆安装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内胆包含有内层和外层,内层为金属钛层,外层为不锈钢层,外层朝向外壳,内层和外层一体连接,且外层的上端与外壳的上端连接。通过利用钛钢的复合材料作为内胆的原材料,并将金属钛层作为内胆的内壁与水和食品接触,更加安全放心,同时能节省金属钛的使用,降低了内胆的制作成本。提高了钛制保温杯的生产产能,提升了钛制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使得钛制保温杯的生产工艺更加简单成熟。金属钛与水和食品接触,更加稳定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杯,具体涉及一种内胆为钛钢的保温杯及其加工工艺,属于保温杯领域。
背景技术
保温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喝水或者盛装食品的器具。有多种材质的保温杯,常见的为金属保温杯。金属保温杯的内胆为金属钛或不锈钢材质,外壳为不锈钢材质。由于内胆用不锈钢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不锈钢的材质不够稳定,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内胆采用纯钛制作,制作成本高,且加工的成品率低,进而影响保温杯的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胆为钛钢的保温杯及其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胆为钛钢的保温杯,包括内胆和不锈钢材质的外壳,内胆安装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内胆包含有内层和外层,内层为金属钛层,外层为不锈钢层,外层朝向外壳,内层和外层一体连接,且外层的上端与外壳的上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层的上端与外壳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且连接处形成杯口接触面。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有封盖,封盖的底部设置有抽气孔。
优选的,所述内胆与外壳以及封盖之间形成一个真空间隙,真空间隙与抽气孔贯通设置。
一种内胆为钛钢的保温杯的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制作内胆的钛钢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形成保温杯的内胆,并通过旋压成型,金属钛层为内胆的内壁;
步骤二:将制作外壳的不锈钢管材加工成保温杯的外壳;
步骤三:将外壳和内胆进行安装,内胆中不锈钢材质的外层顶部外表面与外壳的顶部外表面进行焊接,并在内胆与外壳之间预真空间隙;
步骤四:将预先准备的制作封盖的不锈钢板经过冲压和冲孔形成与外壳底部相适配的封盖,且封盖的底部设置有抽气孔,将加工成型的封盖与外壳的底部焊接;
步骤五:表面净化预处理,通过抽气孔对真空间隙的内部进行抽真空热处理,最后将抽气孔进行封堵;
步骤六:表面处理,对内胆的内壁进行抛光或者结晶处理,外壳采用拉丝烤漆或者阳极氧化处理,最后形成完整的金属保温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利用钛钢的复合材料作为内胆的原材料,并将金属钛层作为内胆的内壁与水和食品接触,更加安全放心,同时能节省金属钛的使用,降低了内胆的制作成本。提高了钛制保温杯的生产产能,提升了钛制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使得钛制保温杯的生产工艺更加简单成熟。金属钛与水和食品接触,更加稳定健康。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封盖;3、抽气孔;4、真空间隙;5、内胆;6、内层;7、外层;8、杯口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德昶,未经黄德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54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