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高澄清度蛋白琥珀酸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24216.X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0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名龙;崔健;张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美华世通生物医药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47 | 分类号: | C07K14/47;C07K1/107;C07K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周慧云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澄清 蛋白 琥珀酸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一种制备高澄清度蛋白琥珀酸铁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高澄清度蛋白琥珀酸铁的方法,通过在蛋白琥珀酸铁的制备阶段加入吸附剂除杂,一方面高效去除不溶解物,有效提升蛋白琥珀酸铁制品的澄清度;另一方面,在蛋白琥珀酸铁的制备阶段加入吸附剂,使得吸附杂质和蛋白琥珀酸铁制备过程同时进行,省去了制备完成后再除杂的时间和操作,并且能够保证蛋白琥珀酸铁制品的澄清度,使得符合对产品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一种制备高澄清度蛋白琥珀酸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蛋白琥珀酸铁(iron-protein succinylate,简称ISP)是一种多肽类蛋白补铁药物,为酪蛋白经琥珀酸酐酰化后与三氯化铁络合制得的产物,是一种有机铁化合物,在溶液中其中的铁不游离,是络合状态,溶液在pH值小于4时呈沉淀状态,在pH值较高时(pH7.5~8.0)又重新变为可溶性物质。蛋白琥珀酸铁适用于多种症状,例如由于铁摄入量不足或吸收障碍、急性或慢性失血以及各种年龄患者的感染所引起的隐性或显性缺铁性贫血,妊娠与哺乳期贫血等。
蛋白琥珀酸铁原料合成后常常含有一些不溶解物,导致其澄清度下降。不溶解物由原料直接引入或是在制备过程反应时引入,例如氢氧化铁、琥珀酸亚铁或者脂肪类杂质等。这些不溶物将严重影响原料药质量和安全,因为原来有不溶物,将直接导致口服溶液不澄清。
对于蛋白琥珀酸铁的精制,现有技术一般是多次调节pH后水洗沉淀,然后将碱溶后的粗品通过1.2微米陶瓷膜或0.8微米滤膜过滤以提高澄清度,由于蛋白琥珀酸铁溶液有一定粘度,导致其通过1.2微米陶瓷膜或0.8微米滤膜时阻力极大,过滤很难进行,生产操作耗时长,对设备要求也高,且尽管滤液的澄清度有一定提高但仍然比原研产品差。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制备高澄清度蛋白琥珀酸铁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高澄清度蛋白琥珀酸铁的方法,通过在蛋白琥珀酸铁的制备阶段加入吸附剂除杂,一方面高效去除不溶解物,有效提升蛋白琥珀酸铁制品的澄清度;另一方面,在蛋白琥珀酸铁的制备阶段加入吸附剂,使得吸附杂质和蛋白琥珀酸铁制备过程同时进行,省去了制备完成后再除杂的时间和操作,并且能够保证蛋白琥珀酸铁制品的澄清度,使得符合对产品的要求。
为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高澄清度蛋白琥珀酸铁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在蛋白琥珀酸铁的制备阶段加入吸附剂除杂,所述吸附剂在pH=7.0~8.0范围内对杂质进行吸附。
现有提高蛋白琥珀酸铁的方法一般是将碱溶后的蛋白琥珀酸铁通过1.2微米陶瓷膜或0.8微米滤膜过滤,由于蛋白琥珀酸铁溶液有一定粘度,导致其通过1.2微米陶瓷膜或0.8微米滤膜时阻力极大,过滤很难进行,对设备要求也高,并且尽管滤液的澄清度有一定提高但仍然比原研产品差。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蛋白琥珀酸铁原料药的制备阶段通过吸附剂除杂,将影响成品中澄清度的物料清除,能够提高最终获得的蛋白琥珀酸铁的澄清度,极大程度上确保了药品的质量。特别是在pH=7.0~8.0范围内对杂质进行吸附,获得的澄清度甚至优于原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获得的蛋白琥珀酸铁的澄清度与原研品一致甚至优于原研品,且涉及到的操作简单易行,便于产业化生产。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在蛋白琥珀酸铁的制备阶段加入吸附剂,使得吸附杂质和蛋白琥珀酸铁制备过程同时进行,省去了制备完成后再除杂的时间和操作。
所述吸附剂在pH=7.0~8.0范围内对杂质进行吸附时,吸附效率较高,若吸附条件不在此范围,则会影响吸附剂吸附影响成品中澄清度的物料,从而影响蛋白琥珀酸铁成品的澄清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制备高澄清度蛋白琥珀酸铁的方法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吸附剂选自聚酰胺、聚氨酯、氧化铝、聚丙烯酰胺、沸石分子筛中的至少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美华世通生物医药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美华世通生物医药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42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 下一篇:指纹感测模块以及指纹感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