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布式raid切片的多站点容灾备份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23706.8 | 申请日: | 2020-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7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谢永强;宁希;刘志波;李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G06F1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赵煜 |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布式 raid 切片 站点 备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RAID切片的多站点容灾备份方法,属于数据容灾存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将生产中心的源数据,按照特定的raid策略进行数据切片和校验计算,将切片数据和校验数据分散备份到广域分布、网络互连的多个容灾站点。本发明的特点在于,一是提高了系统抗毁能力,部分容灾站点整体损毁后,可通过网络上其他容灾站点恢复数据;二是提高了数据内容保密能力,任一容灾站点均无法获取有效数据,截获一定数量容灾站点的数据才可能获取有效数据。本发明可为信息系统提供抗毁顽存、安全保密、广域分布的数据容灾备份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容灾备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raid切片的多站点容灾备份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数据中心部署的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量急遽增加,可达到TB、甚至PB量级。数据的可靠性是信息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当前的数据保护技术主要有快照、克隆、远程文件复制和远程磁盘镜像。其中,快照和克隆是保存某一时间点的静态数据,当数据源发生变化时,之前存储的快照、克隆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达不到数据实时备份的目的。远程文件复制是一种文件级别的备份方案,把需要备份的文件,通过网络传输到异地容灾站点上,这种方法需要建立在文件系统的层次上,相比远程磁盘镜像而言速度较慢,同时,该方法不能用于SAN业务的备份。远程磁盘镜像是块存储级别的备份,在运行过程中需依次备份存储设备上的每个块,不管这个块上有没有数据,或者这个块的数据是属于哪个文件。远程磁盘镜像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可备份SAN业务和NAS业务。
目前,常用的两地三中心容灾备份解决方案就是基于远程磁盘镜像实现的,但此方案容灾中心的单站点的数据完整,当该容灾中心发生灾难时,备份的数据存在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风险,急需建立具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网络化容灾备份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基于分布式raid切片的多站点容灾备份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S1、备份管理节点根据容灾拓扑预先设置分布式RAID策略,并将所述RAID策略发送至生产中心和容灾站点;
S2、预先在所述生产中心设置备份策略,根据所述备份策略将从所述生产中心读取的源数据发送至所述备份管理节点;
S3、所述备份管理节点将备份数据发送至相应的容灾站点,所述备份数据包括根据所述容灾拓扑和所述分布式RAID策略对源数据进行切片处理的得到的数据以及相应的校验数据;
S4、所述容灾站点接收并保存所述切片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分布式RAID策略为固定的策略或随所述容灾拓扑的变化动态更新的策略,对于随所述容灾拓扑的变化动态更新的分布式RAID策略,需要在所述生产中心和容灾站点记录所述分布式RAID策略变化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容灾站点是物理相互独立的、用于存储备份数据的数据中心。
进一步地,当生产中心存储的所述源数据损坏时,任一容灾站点将所述备份数据和所述分布式RAID策略发回恢复目标中心,并根据分布式RAID策略从发回的所述备份数据中恢复所述源数据;其中,所述恢复目标中心是原生产中心或其他生产中心。
进一步地,根据各容灾站点负载情况,选取部分容灾站点回传所述备份数据和所述分布式RAID策略完成数据恢复,最少回传站点数量根据所述分布式RAID策略确定。
进一步地,当1个或多个容灾站点损毁导致存储的备份数据丢失时,根据所述分布式Raid策略,从正常运行的容灾站点存储的备份数据中,恢复出损毁容灾站点存储的备份数据;
其中,根据所述分布式Raid策略确定可同时恢复损毁的容灾站点数量上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未经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37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