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记忆合金的节流控制元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22526.8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8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钱小石;施骏业;金明江;陈江平;高天元;李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B41/355 | 分类号: | F25B41/355;F25B4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记忆 合金 节流 控制元件 | ||
一种基于记忆合金的节流控制元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和阀杆,其中:控制器通过控制加热棒加热功率控制形状记忆合金的位移,同时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应变与其电阻关系曲线近似线性,通过实时采样记忆合金的电阻得到阀杆的准确位置从而实现了系统的闭环控制,壳体内进一步设有与壳体进出口并联的制冷剂通道,该制冷剂通道流经形状记忆合金弹簧,通过控制制冷剂通道内制冷剂的流量以及加热机构调节记忆合金弹簧的形变量,进而达到调节阀杆开度。本发明既保证了节流装置阀开度控制的执行精度及闭环控制,同时具有成本低、精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车用空调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记忆合金的空调节流控制元件。
背景技术
在制冷技术领域中,节流装置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作用是对冷凝器流出的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获得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流体,并用于调节进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为系统提供最适合的制冷效果。
现有电子膨胀阀采用步进电机驱动,实现主动控制,通常采用脉冲步数进行粗略估计开度,由于实际使用中步进电机常常失步,导致控制逻辑混乱,系统发生振荡,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记忆合金的节流控制元件,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由于应用形状记忆合金弹簧作为驱动元件,控制器通过控制加热棒加热功率控制形状记忆合金的位移,同时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应变与其电阻关系曲线近似线性,通过实时采样记忆合金的电阻得到阀杆的准确位置,从而实现了系统的闭环控制。同时通过制冷剂旁通记忆合金实现了阀杆的快速冷却复位。该节流原件既保证了节流装置阀开度控制的执行精度及闭环控制,同时具有成本低、精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和阀杆,其中:控制器通过控制加热棒加热功率控制形状记忆合金的位移,同时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应变与其电阻关系曲线近似线性,通过实时采样记忆合金的电阻得到阀杆的准确位置从而实现了系统的闭环控制,壳体内进一步设有与壳体进出口并联的制冷剂通道,该制冷剂通道流经形状记忆合金弹簧,通过控制制冷剂通道内制冷剂的流量以及加热机构调节记忆合金弹簧的形变量,进而达到调节阀杆开度。
所述的制冷剂通道与壳体的进出口之间设有截止阀,以实现流量精确控制;在需要对形状记忆合金弹簧降温时,打开截止阀,使得高压态的制冷剂由进口流入制冷剂通道并对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快速降温,以达到节流装置阀开度控制的快速复位。
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记忆合金的节流原件,其优点为自带位置传感器功能,同时通过外部加热及冷却的方式能对阀杆位置进行快速精确的控制。同时具有成本低、精度高、可靠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杆、2阀针、3进口、4出口、5加热块、6形状记忆合金弹簧、7低压制冷剂通道、8阀体上盖、9低压制冷剂截止阀、10高压制冷剂通道、11高压制冷剂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阀杆1、形状记忆合金弹簧6、位于形状记忆合金弹簧6内的加热块5以及位于壳体内的制冷剂通道7、8和设置于其两端的制冷剂截止阀9、11,其中:壳体的进口3与冷凝器出口相连,壳体的出口4与蒸发器进口相连,形状记忆合金弹簧6一端固定在阀体上盖8内表面上,另一端固定在阀杆1的上侧表面上,通过高压制冷剂截止阀11和低压制冷剂截止阀9调节给形状记忆合金弹簧6降温的制冷剂,通过高压制冷剂通道10、低压制冷剂通道7与进口3中的制冷剂流通,并通过出口4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25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