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固体物品的破碎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21057.8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4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施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君行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18/06 | 分类号: | B02C18/06;B02C23/16;B02C23/08;B02C18/22;B02C18/18;B02C18/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体 物品 破碎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体物品的破碎装置,本发明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该用于固体物品的破碎装置,包括破碎罐和底座,底座的顶部开设有腔体。通过破碎罐内部设置的破碎机构、送料机构和入料机构的配合使用,由于破碎罐的底部呈弧形状,拉开限位杆即可使得整个破碎罐在底座内部沿着橡胶圈进行转动,内部物料随之转动,增加物料与破碎机构的摩擦力,将物料通过入料机构进行筛选,向破碎罐内部送入大小颗粒合适的物料,物料通过送料机构始终保持物料与破碎机构相近的距离,以便于破碎机构对物料进行细碎化,不需要手动将物料送至破碎机构的附近,使用更加方便,并且使得整个装置更具有安全性,对固体物料的破碎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固体物品的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固体废物的破碎是指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固体废物的过程。破碎是固体废物预处理的技术之一,通过破碎对固体尺寸和形状进行控制,有利于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
用于固体物品的破碎装置指将物料进行细碎化处理再投入使用,现有的小型破碎装置常常采用手动方式对物品进行打磨,物品再分块后进行细碎化时,破碎效果较差,打磨轮无法近距离接触所有物料,导致大量的物料一直在装置最外圈旋转,破碎比较低,破碎耗时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固体物品的破碎装置,解决了破碎装置破碎比低、破碎耗时久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固体物品的破碎装置,包括破碎罐和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腔体,所述破碎罐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圈,所述破碎罐的外表面且位于固定圈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破碎罐的底部与腔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顶部与固定圈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圈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圈,且限位圈的内表面与限位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破碎罐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破碎机构,所述破碎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送料机构,所述破碎罐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入料机构。便于破碎机构对物料进行细碎化,不需要手动将物料送至破碎机构的附近,使用更加方便,并且使得整个装置更具有安全性,对固体物料的破碎效率更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第一破碎圈,所述第一破碎圈的外表面与破碎罐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破碎罐的内壁且位于第一破碎圈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二破碎圈,所述第一破碎圈内表面的上方与第二破碎圈内表面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矩形切割片,所述第一破碎圈内表面的下方与第二破碎圈内表面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曲形组件。内置的曲形组件和矩形切割片配合使用,可以加速对固体物料进行破碎的速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曲形组件包括曲形刀片,所述曲形刀片的外表面开设有曲形槽,所述曲形槽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均匀固定有破碎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破碎针的底部延伸至曲形槽的外部,且破碎针的外表面呈L形。改变普通的固定物料单方向切割的方法,并且在切割的时候,内置多根破碎针,对物料进行划分,分成更细小的颗粒,粉碎比增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底盘,所述第二破碎圈的底部与底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盘的底部与破碎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锥形柱,所述锥形柱的底部开设有空腔,所述锥形柱的外表面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筛网,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打包组件,所述打包组件的外表面与窗口的内表面活动连接。防止物料距离远无法进行破碎工作,并且内置筛网和打包组件,可以对破碎后细小颗粒进行收集,收集更加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打包组件包括滑动块和收纳袋,所述窗口的两侧且位于破碎罐的内表面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表面与滑动块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收纳袋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君行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君行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10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