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煤气焦炉加热系统及组合调节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20091.3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8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登;李雨佳;韩龙;杨俊峰;肖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B21/04 | 分类号: | C10B21/04;C10B21/10;C10B21/12;C10B21/14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白楠 |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气 焦炉 加热 系统 组合 调节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焦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煤气焦炉加热系统及组合调节方法。包括富煤气管道、交换开闭器、小烟道、燃烧室与换热区;所述燃烧室设有多对立火道,每个立火道隔墙上设有一个以上的中部助燃气体出口,底部设有一个底部助燃气体出口与一个富煤气出口,富煤气出口与富煤气管道相连;换热区分为多个独立换热区,每个独立换热区至少对应一对立火道;小烟道水平布置,通往多个独立换热区,小烟道与交换开闭器相连,交换开闭器开启时,小烟道与助燃气体入口相连,交换开闭器关闭时,小烟道与废气系统管道相连。本发明能根据焦炉生产情况,随时改变焦炉燃烧系统状态,满足生产需求,调节方式简单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煤气焦炉加热系统及组合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独立焦化厂产能占焦炭总产能50%以上,钢铁联合企业有高炉煤气作为贫煤气热源,独立焦化厂没有高炉煤气作为贫煤气热源,只能采用净化后的焦炉煤气或者厂内其他富煤气作为热源。
采用焦炉煤气等富煤气作为热源,存在大量问题。首先,富煤气热值高,火焰短,导致高向加热均匀性差导,造成焦炉氮氧化物排放偏高,同时易出现局部焦炭过火,严重影响焦炭质量,甚至出现焦炭反应后强度大幅降低的情况;此外,焦炉调节部位均在中高温区,焦炉调节困难且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煤气焦炉加热系统及组合调节方法。本发明为高效清洁的采用富煤气加热便于调节的焦炉加热系统,能根据焦炉生产情况,随时改变焦炉燃烧系统状态,满足生产需求,调节方式简单安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富煤气焦炉加热系统,包括富煤气管道、交换开闭器、小烟道、燃烧室与换热区;所述燃烧室设有多对立火道,每个立火道隔墙上设有一个以上的中部助燃气体出口,底部设有一个底部助燃气体出口与一个富煤气出口,富煤气出口与富煤气管道相连;底部助燃气体入口通至对应燃烧室各个立火道底部助燃气体出口,中部助燃气体入口通入对应燃烧室立火道中部助燃气体出口;换热区分为多个独立换热区,每个独立换热区至少对应一对立火道;小烟道水平布置,通往多个独立换热区,小烟道与交换开闭器相连,交换开闭器开启时,小烟道与助燃气体入口相连,交换开闭器关闭时,小烟道与废气系统管道相连。
所述富煤气管道包括富煤气主管、富煤气分管与富煤气支管;富煤气主管设有多个富煤气分管,富煤气分管设有多个富煤气支管,富煤气支管通过富煤气出口与燃烧室相连。
所述富煤气分管入口设富煤气分管调节装置,富煤气支管与富煤气出口相连处设富煤气支管调节装置。
所述富煤气支管调节装置和富煤气分管调节装置都采用可更换的固定孔径的孔板或喷嘴进行调节。
所述一对立火道包括一个上升立火道与一个下降立火道,气体燃烧火道为上升立火道,燃烧后的废气下降排出的火道为下降立火道,每经过一个周期,两个立火道相互转换。
所述交换开闭器与助燃气体入口处设助燃气体流量总调节装置,交换开闭器与废气系统管道连接处设置废气流量调节装置。助燃气体流量总调节装置与废气流量调节装置均采用蝶形阀。
所述立火道隔墙和立火道底部出口处设有粗调装置,小烟道与每个独立换热区连接处设有精调装置。
所述粗调装置采用滑动调节砖或更换增减不同厚度调节砖的方式进行流量调节。
所述精调装置采用滑动调节砖或更换增减不同厚度调节砖的方式进行流量调节,或采用调节板上不同气体流通界面的方式进行流量调节。
一种富煤气焦炉组合调节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00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