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吸式玉米精量排种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20006.3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6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徐丽明;周晨晨;皮淼淼;王坤;马帅;牛丛;黄晓丹;闫成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张新利;谢建玲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吸式 玉米 精量排种器 | ||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吸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包括后壳体、吸种盘、凸轮、若干气针、轴、配气室壳体和清种刷;所述吸种盘固定安装于轴上,轴依次穿过凸轮、后壳体和配气室壳体与链轮转配,所述凸轮安装于后壳体一侧的中部,所述配气室壳体安装于后壳体另一侧,所述清种刷安装于后壳体上,若干气针安装于吸种盘的周向并与凸轮外缘接触。本发明将打穴和播种融合,实现玉米种子精密自动化定深播种;气吸条件下充种、清种和护种可以提高充种性能,更好地清除多余的种子,使排种器保持良好的单粒性,气吸持种保护种子,有效避免磕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机械领域中的排种器,特别是关于一种针吸式玉米精量排种器。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居第三位,同时玉米也是主要饲料的来源,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7年我国玉米总播种面积与总产量均居三大粮食作物首位,且玉米单产平均水平达到406公斤/亩,是1978年187公斤/亩的2.15倍,但距离美国最高亩产792公斤的水平仍相去甚远,导致这种巨大差距的重要一环就是玉米播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高速发展,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出现,它可以按精确行距、粒距、播种深度和每穴粒数,将种子播入土壤中,具有省工、省时、增产的优点。“一穴一粒”的单粒精量穴播可以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有利于种子的生长发育,增强其抗逆性,提高玉米品质。精量播种机按排种器的形式可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精密播种机两大类,目前国内的精量播种机构还存在以下问题:机械式对种子适用性不高,易受外形尺寸限制,易伤种,作业速度低,播量不够精确;气力式排种器存在易堵塞,结构复杂,通用性低,不能够打穴播种等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专利文献、期刊杂志及其他公开发表的文献(如互联网)进行检索,本发明在国内外未见报道,我们也未公开发表涉及本发明内容的文章,本发明在国内外公众未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为提高玉米播种的适应性、精确性,实现打穴和播种的结合,同时避免堵塞,减小功耗,提供一种针吸式玉米精量排种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吸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包括:后壳体1、吸种盘2、凸轮3、若干气针4、轴5、配气室壳体6和清种刷7;
所述吸种盘2固定安装于轴5上,轴5依次穿过凸轮3、后壳体1和配气室壳体6与链轮装配,所述凸轮3安装于后壳体1一侧的中部,所述配气室壳体6安装于后壳体1另一侧,所述清种刷7安装于后壳体1上,若干气针4安装于吸种盘2的周向并与凸轮3外缘接触。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后壳体1为一开口圆形腔,后壳体1的左上方设置进种漏斗15,下方设置卸种口16,边缘设置环形护种板17,中心部位为后壳体底板18,后壳体底板18的中心处设有轴承孔14,所述轴承孔14用于安装轴承使轴5穿过,后壳体底板18的背部中心处焊接有轴承套19,轴承套19内安装轴承,轴承与轴5配合安装;轴承套19上设有轴承固定台阶和卡簧槽Ⅰ,实现轴承外圈的轴向固定,轴承孔14周围设置若干螺纹孔Ⅱ20,用于安装凸轮3;远离中心处设置若干沿轴对称的弧状通风栅条13,用于辅助吸种时的气流交换;位于最外部的通风栅条13与后壳体底板18边缘之间设置四个螺纹孔Ⅰ12,用于安装配气室壳体6;护种板17的边缘设置若干光孔11,用于通过螺栓连接排种器与播种机具。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后壳体底板18通过铣削加工,进种漏斗15和护种板17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后壳体1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吸种盘2为一开口圆形腔,边缘部分设置若干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气针孔21,用于安装气针4并限制气针4相对于孔的往复直线运动;吸种盘2的中心区域向外设置凸起26,并设置六角轴孔22,所述凸起26用于增加吸种盘2的厚度以提高吸种盘2的强度,吸种盘2通过六角轴孔22安装于轴5上,轴5转动时带动吸种盘2周向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00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无交互零知识证明的IOT身份认证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土壤钻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