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骨架用折型簧收集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18913.4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1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杰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4 | 分类号: | B23P19/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赵心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骨架 用折型簧 收集 安装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座椅骨架用折型簧收集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台、夹持框架的夹持单元以及若干安装折型簧的安装单元,安装单元包括安装壳、对框架进行传送的传送部、可对折型簧的端部进行夹持的夹持部、带动夹持部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的移动单元以及拉伸模具,安装壳的下端面上设有出料口,拉伸模具水平固定安装在出料口处,拉伸模具内竖直设置有供折型簧水平拉伸后下滑的安装槽,夹持部的下端可与安装槽的内壁滑动接触并且可与安装台的上表面相抵。本方案中若干安装单元可同时使用,可同时对同一框架上的多个折型簧进行安装,折型簧的安装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座椅骨架用折型簧收集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能为司乘人员提供便于操作、舒适安全的驾驶和乘坐的位置,其中后排座椅的乘坐面积大,相应的对人体支撑的面积较大;为了提升汽车座椅的舒适度,同时降低汽车座椅的加工成本,汽车座椅靠背一般呈框架状,然后会在汽车座椅靠背的框架安装折型簧,提示汽车座椅靠背的弹性,同时能对人体进行支撑。
在将折型簧安装到框架上时,折型簧的一端先嵌在框架一侧的其中一个卡扣上,然后手动拉动折型簧的另一端,将折型簧的另一端沿轴向拉伸至框架另一侧的另一个卡扣上,由于折型簧轴向上的弹性较小,人工在对折型簧进行拉伸安装时,单个折型簧的安装就要5min左右,且十分的费力;同时在进行安装时,只能单次对单个折型簧进行安装,进一步导致安装的效率低,造成折型簧的安装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座椅骨架用折型簧收集安装装置,以解决在进行安装时,单次只能对单个折型簧进行安装,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座椅骨架用折型簧收集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台和夹持框架的夹持单元,还包括若干安装折型簧的安装单元,安装单元包括安装壳、对框架进行传送的传送部、可对折型簧的端部进行夹持的夹持部、带动夹持部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的移动单元以及拉伸模具,安装壳的下表面与安装台的上表面相对,安装壳的下端面上设有出料口,拉伸模具水平固定安装在出料口处,拉伸模具内竖直设置有供折型簧水平拉伸后下滑的安装槽,夹持部的下端可与安装槽的内壁滑动接触并且可与安装台的上表面相抵,拉伸模具远离夹持部的一端上设有可竖直滑动的卡片,卡片的上端可位于拉伸模具上并且可与折型簧的一端相抵,安装壳靠近卡片一侧的下端上设有可将折型簧的端部按压至卡扣内的按压片。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在对折型簧进行安装时,先采用夹持单元对框架进行夹持限位,使得框架的卡扣处与拉伸模具的安装槽相对;然后传送部传送单元将折型簧传送至夹持部处,拉伸模具侧边处的卡片伸出对折型簧的一端进行限位,此时夹持部对折型簧的另一端进行夹持,移动单元对夹持部进行按压同时带动夹持部向远离卡片的方向移动,当折型簧的拉伸形变与安装槽的横截面轮廓一致后,折型簧被夹持部按压至安装槽内,此时折型簧和夹持部均沿安装槽下滑,折型簧的一端穿过拉伸模具后按压至框架一侧的卡扣上;此时折型簧的另一端移动至按压片的下侧,按压片水平移动对位于折型簧的另一端进行按压,使得折型簧的另一端被嵌入到框架另一侧的卡扣内,即可完成折型簧的安装;然后取出安装台上的框架,夹持部、按压片和卡片均回移,便于对下一个框架进行折型簧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快速方便,无需人工操作。
同时,此过程中若干安装单元可同时使用,可同时对同一框架上的多个折型簧进行安装,折型簧的安装效率高。
进一步,传送部包括若干可与折型簧的下表面相抵的限位环,安装壳内设有容纳折型簧的放置孔,放置孔横截面轮廓的长宽与折型簧的长宽一致,若干限位环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放置孔的内壁上,限位环包括若干限位片,限位片水平滑动安装在放置孔的内壁上;相邻两个限位环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单个折型簧的厚度,相邻两个限位环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两个折型簧的厚度,放置孔与出料口之间水平设连通有传送孔,放置孔与出料口错位设置,放置孔、出料口和传送孔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传送孔靠近放置孔一端的底面上设有若干转动的传送轮,夹持部与传送孔的另一端相对,传送孔的下侧壁与拉伸模具的上表面共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杰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杰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89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