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氨氮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18225.8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1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姜笔存;吴苓瑜;于伟华;屈晋云;于志祥;谢实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01/16;C02F7/00;C02F1/20;C02F1/36 |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蒋海军;吴雪健 |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氨氮 废水 处理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氨氮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装置本体内部平行设置有具有曝气孔的曝气板,并在曝气板两端设置有超声装置;在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曝气管道和曝气头,使废水中的氨氮经过曝气头和曝气孔二次吹脱处理,以氨气的形式释放出来,再经过进一步的超声波空化作用,将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不仅提高氨氮脱除效率,减少二次污染,而且改善脱氮过程中易堵塞的现象;进一步,通过实时监测脱氮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实现脱氮全过程的精准可控,本发明的脱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特别适用于氨氮浓度范围为500mg/L‑1000mg/L,COD范围5000mg/L‑10000mg/L的高氨氮废水的前期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氨氮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高浓度氨氮废水常见的处理方式是物化—生化联合处理法,高浓度氨氮对生化处理有抑制作用,因此前端会选择物理化学法进行预处理。传统脱氮工艺采用的是吹脱法,主要是在碱性环境下,利用相平衡原理,通过空气或蒸汽吹脱的方法,使氨气从溶液中脱离,进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经检索发现,公布号CN107459177A,公布日为2017年12月12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氨氮废水的吹脱处理方法,高氨氮废水经过碱混、加热、吹脱及pH回调等步骤去除高氨氮废水中的氨氮,但是该发明需要使传质液膜厚度变薄并及时打破气泡,减小游离态氨在液膜中传质的阻力,并不断更新气泡内空气,才有利于气液相有效传质,提高游离态氨传质速率,从而达到提高氨氮去除率的目的。这就存在脱氮过程不可控、氨氮脱除效率较低、易堵塞、从溶液中脱离的氨气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氨氮脱除率高、脱氮过程可控、无二次污染的新型脱氮工艺及治理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高氨氮废水的脱氮过程不可控、氨氮脱除效率低、易堵塞、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高氨氮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通过装置本体内部平行设置具有曝气孔的曝气板,并在曝气板两端设置超声装置;在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曝气管道和曝气头,通过曝气头和曝气孔的多重曝气作用,使废水中的氨氮经过吹脱,以氨气的形式充分释放出来,再经过进一步的超声波空化作用,将释放出的氨气分解为氮气和氢气,不仅提高了氨氮脱除效率,减少了二次污染,还改善了脱氮过程中易堵塞的现象;进一步,通过实时监测脱氮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实现脱氮全过程的精准可控。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高氨氮废水的脱氮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于装置本体底部,出水口位于装置本体顶部,其中装置本体内部平行设置有曝气板,并且曝气板上设置有曝气孔,曝气板两端设置有超声装置;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曝气管道和曝气头,曝气管道位于曝气头下方,曝气头和曝气孔通过曝气管道与鼓风机相连。
优选地,所述曝气板的个数n的取值范围为1≤n≤[H-1],其中[]为取整符号,H为装置本体的高度,单位为米。
优选地,所述曝气板上设置有多个曝气孔,曝气孔的孔径为6-8mm,相邻曝气孔的圆心距为9-12mm。
优选地,所述装置本体内部平行设置有多个曝气板,所述多个曝气板之间是等距排列的。
优选地,所述曝气板底部设置有pH感应装置。更优选地,所述pH感应装置为涂饰在曝气板底部的pH感应材料。
优选地,所述曝气管道包括曝气主管和曝气支管,曝气支管与曝气主管相连。
本发明的一种高氨氮废水的脱氮处理装置,还包括回流口,所述回流口设置在装置本体底部,所述回流口与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上设置有回流控制阀,用于控制出水回流进入回流管道或经出水管道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82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