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障应用层数据一致性的数据复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16513.X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6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严崇文;陈勇铨;周华;胡军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英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G06F16/21;G06F16/2455;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国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74 | 代理人: | 潘建玲 |
| 地址: | 200011 上海市黄***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障 应用 数据一致性 数据 复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障应用层数据一致性的数据复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控制管理模块,向生产端发送控制命令并获得状态信息,负责统一生产端与灾备端的任务调度和状态收集工作;生产端,在数据同步后利用过滤驱动模块捕获和记录保护数据的写操作,并将捕获的数据形成过滤驱动日志存储在过滤驱动日志缓存内,在接收到控制管理模块发送的一致性检查点获取控制命令时,将生产端的应用程序调节至静默状态,通知过滤驱动模块生成一致性检查点,产生检查点日志条目插入缓存,并将缓存的日志条目发送至灾备端;灾备端,接收并存储生产端同步的数据及生产端发送的日志条目,当检查到检查点类型的日志条目时,通知相应的存储设备进行快照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备份容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障应用层数据一致性的数据复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存储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计算机基础设施中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涵盖了对数据处理的不同硬件及软件模块。在数据安全领域,尤其备份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对如何结合软硬件不同的特点、实现可恢复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丢失,损坏,对企业的的生存与发展都成为了致命的因素,因此,如何保障生产数据的安全,可恢复性,成为日益强烈的需求。
图1为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备份体系的架构图。其中左边是生产系统,负责生产端数据的处理,右边是对生产数据通过复制镜像等技术产生的备份数据。生产系统和备份数据间一般通过网络连接来传递数据。此外,备份软件所代表的管理系统分别管理两者的交互过程。
然而,伴随着数据量的急剧扩张,传统的备份方式已经无法胜任。面对有限的备份时间窗口,如何有效的完成数据的备份,管理备份数据,是当前备份系统着手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快照的方式,其在不影响生产系统的前提下,既可以满足一定要求的可恢复性,又可以有效减少备端数据存储量,日益成为备份软件的首选方式。
从用户的角度看,快照可以看成数据在某一个时间点完整映像。通过使用类似位图的方式,快照可以即时生成,并且使用非常少量的存储空间,因为快照不会完全的复制原有的数据集。COW(Copy On Write)快照的一般做法是,在快照生成后,原始数据需要被改变时,将原先的数据复制到快照空间中,随后将新数据写入原先的位置。
然而,目前的计算机体系中,出于对性能优化的考虑,在各个软硬件堆栈中都设计实现了缓存策略,从应用层程序自上而下至存储硬件,各种缓存包括:应用层程序缓存、文件系统缓存、块设备缓存、硬件缓存等等。反观快照的实现,通常集中在文件系统层和块设备层。如此,快照系统即便对数据集瞬间的状态进行了记录,但由于存在应用层缓存的缘故,快照的瞬间数据可能是不完整的,降低了数据恢复的成功率。
例如数据库应用程序,通常通过事务机制来确保逻辑层的数据一致性,对于数据库程序来说,事务中所有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都不成功。但由于事务通常由许多底层存储I/O组成,而对于存储层来说,从收到所有I/O,到完成全部I/O,并不是一个原子操作,也就是说,可能在一些情况下,部分I/O成功完成,而部分失败的情况。例如,一个数据库事务由写I/O1和I/O2依次组成,存储系统在处理完I/O1之后,系统发生异常崩溃,逻辑事务所需要的I/O2尚未来得及进入持久存储,此时存储中的数据库数据将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同样,存储层的快照也会有类似的情形,快照点如果无法实现上层应用的逻辑事务性,也就是无法确保快照中的数据要么全部包含I/O1和I/O2,要么完全不包含I/O1和I/O2的内容,那么快照的数据也是不一致的。
因此,如何利用快照的实现原理,又兼顾应用程序数据一致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英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英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65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