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车组密封性检测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12370.5 | 申请日: | 2020-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4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逄中胜;初科学;周德旺;牟京阳;林泽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逄中胜 | 
| 主分类号: | G01M3/12 | 分类号: | G01M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组 密封性 检测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车组密封性检测平台,所述车窗自动密封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架、密封盖、密封控制件、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竖向支撑件,所述密封控制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在所述竖向支撑件上滑动,所述密封控制件上设置有一个伸缩滑动的对接模块,所述升降控制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承重架台的两端,所述承重架台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伸缩滑动的升降轴,所述升降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旋转控制件,所述旋转控制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密封门板,通过密封盖能够将车窗密封,通过密封门板能够将车厢体两端的端门密封,进而能够实现自动密封的目的,大大的提高了密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车组组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车组密封性检测平台,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组装完毕后的动车组进行气密试验的动车组密封性实验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完善,进一步的促进了动车组生产数量的不断增加,其中在现在的动车组组生产的过程中,将外壳拼接而成后焊接而成,由于动车组的外壳数量较大,所以在焊接完毕后,需要对焊接位置的质量进行检测,其中在对焊接的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大多都是通过观看焊接的位置来确定焊接的质量,由于焊接的位置较多,所以对于焊接的质量无法通过观察的方式达到检测焊接质量的目的,其中现在的焊缝质量检测的装置中,会将车窗和端门密封住,然后再对车厢内进行充气,然后在对车厢外进行喷洒泡沫水,通过观察焊缝的位置是否具有起泡,进而达到检测焊接质量的目的,由于车厢体两侧的车窗数量较多,其中在对车窗密封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密封板固定在车窗上,已达到密封车窗的目的,由于车窗的数量较多,所以车窗的封堵作业较为麻烦,进一步的降低车厢体密封效率,同时在对车厢体进行泡沫水喷洒的过程中,也只能通过人工喷洒的方式对车厢侧进行喷洒,大大的降低了泡沫水的喷洒效率,同时能够在喷洒泡沫水的过程中,也只能对车体两侧喷水,不能给整个车厢体喷洒,大大的降低了泡沫水的喷洒效率。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动车组密封性检测平台,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问题不足,提出一种动车组密封性检测平台,通过承重架台两端设置的升降控制件,在升降控制件上设置有滑动的升降轴,在升降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旋转控制件,在旋转控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密封门板,通过密封门板能够对车厢体两端的端门口进行密封,通过承重架台两侧设置的第一固定架,在第一固定架上设置有滑动的升降控制件,通过升降控制件能够对密封盖进行提升控制,进而能够通过密封盖对接在车窗口上以后,能够对车厢体进行密封,从而实现自动密封的目的,大大的提高了对车厢体的密封效率。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动车组密封性检测平台,包括有车厢体、所述车厢体的两侧设置有车窗口,所述车厢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端门口,包括有承重架台、车窗自动密封机构、端门密封机构、泡沫喷洒机构;
所述承重架台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升降滑动的升降底座,升降底座上设置有两个轨道,在轨道上设置有设置有两个滑动的牵引底座,所述车厢体设置在两个牵引底座上;
所述车窗自动密封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架、密封盖、密封控制件、第二固定架;
所述第一固定架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竖向支撑件,所述密封控制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在所述竖向支撑件上滑动,所述密封控制件上设置有一个伸缩滑动的对接模块,所述对接模块上设置有一圈摆动的摆动块,所述密封盖设置有多个,所述密封盖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对接件,所述对接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气囊,所述密封盖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控制模块,所述密封盖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的外圈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锁止槽,所述对接模块对接在所述对接槽内以后,所述摆动块卡接在所述第二锁止槽内,所述对接模块上设置有一个充气模块,所述密封盖的外圈设置有一个第一气囊,所述充气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对接后,控制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充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逄中胜,未经逄中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23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