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滚复合机床模拟切削加载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11737.1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9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光;陈儒;林守金;伍嘉乐;严嵩;郑嘉伟;陆泓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M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机床 模拟 切削 加载 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车滚复合机床模拟切削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十字滑台(15)、底座(14)、刚性支架(13)、工件运动模拟组件(30)、加载力放大组件(40)、切削力模拟加载组件(50)及测试棒(5),所述底座安(14)装于所述十字滑台(15)上,所述刚性支架(13)安装于所述底座(14)上,所述工件运动模拟组件(30)安装于所述刚性支架(13)中部,所述切削力模拟加载组件(50)安装在所述刚性支架(13)上端,所述加载力放大组件(40)安装于所述刚性支架(13)内部,所述加载力放大组件(40)上端与所述切削力模拟加载组件(50)连接,所述加载力放大组件(40)中部与所述工件运动模拟组件(3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滚复合机床模拟切削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运动模拟组件(30)包括测试棒安装外壳(1)、线性滑台(4)、线性导轨(19)、推杆(6)及坡度产生部件(7);所述测试棒(5)套装在所述测试棒安装外壳(1)内,所述测试棒安装外壳(1)对半分离;所述测试棒安装外壳(1)与所述推杆(6)铰接,测试棒安装外壳(1)与所述推杆(6)在铰接点转动,所述推杆(6)与所述坡度产生部件(7)连接,所述坡度产生部件(7)安装在所述线性滑台(4)上,所述线性滑台(4)嵌置于所述线性导轨(19)上,所述线性导轨(19)设置在所述刚性支架(13)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模拟切削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力模拟加载组件(50)包括激振器(10)、第一连接部件(9)及激振器安装底座(11),所述激振器(10)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9)连接,所述激振器安装底座(11)与所述刚性支架(13)连接,所述激振器安装底座(11)与刚性支架(13)之间设有隔振垫(12);所述激振器(10)安装在所述激振器安装底座(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滚复合机床模拟切削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滑台(4)套装在所述线性导轨(19)上,在所述线性滑台(4)与所述线性导轨(19)间加装有轨道座,所述轨道座设有导向滚轮;所述线性滑台(4)与所述线性导轨(19)通过导向滚轮滑动配合;所述线性导轨(19)与所述刚性支架(13)连接;
所述测试棒(5)两端为圆轴,中间段为花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滚复合机床模拟切削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载力放大组件(20)包括杠杆(8)及第二连接部件(16),所述杠杆(8)与所述推杆(6)连接,所述杠杆(8)下端与所述刚性支架(13)上设置的铰链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滚复合机床模拟切削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4)表面设有弧形梯形槽,所述刚性支架(13)根据实验要求沿着弧形梯形槽进行角度调整,使所述激振器(10)产生的激振力与所述测试棒轴心线水平面夹角α范围±90度,模拟机床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产生的径向与切向切削分力,径向与切向切削分力之比取决于激振力与测试棒轴心线的水平夹角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滚复合机床模拟切削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度产生部件(7)使所述激振器(10)产生的激振力与测试棒轴心线在垂直面形成夹角β,模拟机床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产生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切削力,激振力与测试棒轴心线构成的夹角β范围为±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滚复合机床模拟切削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棒安装外壳(1)上设有锁紧螺栓,所述测试棒(5)与所述测试棒安装外壳(1)通过所述锁紧螺栓在z方向上固定,使得所述测试棒安装外壳(1)将所述激振器(10)产生的沿垂直方向的作用力传递给测试棒(5);
所述激振器(10)模拟滚齿加工时多齿滚刀产生的周期性滚齿切削力、模拟车削过程单刃车刀加工不连续表面产生的断续车削力、模拟铣削过程多刃铣刀切削工件产生的周期性铣削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17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