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星载全数字化USB应答机在轨自主恢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11661.2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8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高阳;严林;韩孟飞;郭琪;徐锡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B1/59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辉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星载全 数字化 usb 应答 自主 恢复 方法 | ||
一种星载全数字化USB应答机在轨自主恢复方法,应用于航天器测控分系统中,解决卫星在轨运行时,非恶意干扰引起USB应答机快捕带漂移,无法正常捕获上行遥控信号问题。本发明采用下位机软件判读USB应答机遥测量,包括F(S)频率偏移值和遥控载波信号锁定指示等状态参数,在满足判决条件时,USB应答机自主进行基带复位,完成快捕带恢复至预定值并自主捕获锁定上行遥控信号,实现USB应答机在轨自主恢复。其判据条件同时满足主备份应答机不同时在轨复位,不同时控制的策略。该发明减少了地面站人为干预,增强了非恶意干扰场景下的适应性,通用性强,工程易实现,特别适用于全数字化体制的USB应答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载全数字化USB应答机在轨自主恢复方法,属于卫星测控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USB应答机多为模拟应答机,其F(S)值由压控振荡器的电压进行控制,当非恶意干扰引起F(S)漂移时,因其受压控振荡器电压控制,其变化不会无限漂移,且变化范围较小,地面扫频范围±115kHz完全可以覆盖。但全数字化USB应答机的F(S)由数控振荡器控制,其漂移范围极大,通常为-fs/2到fs/2,fs为采样率,通常为几兆赫兹,地面扫频范围±115kHz无法完全覆盖,当F(S)值漂移超过地面的扫频范围时,星载全数字化USB应答机的快捕带(通常为±1kHz)也会随之漂移在地面扫频范围之外,USB应答机无法正常捕获,锁定。因为星上USB应答机未锁定,地面遥控指令无法正常发送,所以必须需要星上USB应答机进行自主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星载全数字化USB应答机在轨自主恢复方法,减少了地面站人为参与,增强了非恶意干扰下的适应性。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星载全数字化USB应答机在轨自主恢复方法,步骤如下:
(1)当星载全数字化USB应答机上电时,自主复位使能标志默认为禁能,之后进入步骤(2);所述星载全数字化USB应答机包括主份USB应答机、备份USB应答机和下位机,其中主份USB应答机和备份USB应答机功能完全一样,互为热备份;下位机,指管理和监测主份USB应答机和备份USB应答机状态的单片机;所述自主复位使能标志,用于判断USB应答机是否开启自主复位功能,使能为开启状态,禁能为关闭状态;下位机能够自主发送基带FPGA复位指令,完成基带FPGA重新加载工作;所述基带FPGA用于完成USB应答机基带信号处理功能;
(2)根据地面指令设置自主复位使能标志,之后进入步骤(3);当地面发送自主复位使能指令时,USB应答机自主复位功能开启,当地面发送自主复位禁能指令时,USB应答机自主复位功能关闭;当地面不发送指令时,USB应答机自主复位功能默认关闭;
(3)判断主份USB应答机自主复位使能标志,若为使能,则进入步骤(4);否则,进入步骤(8);
(4)下位机采集主份USB应答机F(S)状态量M次,持续时间T1,判断F(S)值是否为0或255,若是0或255,则进入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2);所述F(S)状态量为应答机频率偏移值;
(5)下位机采集主份USB应答机载波锁定状态N次,持续时间T2,判断载波锁定状态是否为锁定;若是失锁,则进入步骤(6),若是锁定,则进入步骤(2);
(6)下位机采集备份USB应答机载波锁定状态N次,持续时间T2,判断载波锁定状态是否为锁定;若是失锁,则进入步骤(7),若是锁定,则进入步骤(2);
(7)下位机执行主份应答机基带复位,持续时间T3,之后进入步骤(2);
(8)判断备份USB应答机自主复位使能标志,若为使能,则进入步骤(9);否则,则进入步骤(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未经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16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