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古建筑结构变形检测的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10523.2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8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宏剑;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18;F16M11/28;G01B2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3180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古建筑 结构 变形 检测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古建筑结构变形检测的固定装置,底座顶部第一支撑柱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支撑柱内部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柱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支撑柱内部转动连接螺纹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一支撑柱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移动槽,第一支撑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移动槽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螺纹杆的表面与第二支撑柱的内部螺纹连接,第二支撑柱顶部固定连接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后侧滑动连接滑动杆的左侧设置有支撑装置,滑动杆的顶部设置有检测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检测人员使用拼接装置对不同高度的古建筑进行测量时的拼接时间,使得检测人员检测速度得到一定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古建筑结构变形检测的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种高度古建筑木结构变形检测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古建筑木结构整体变形检测方法较多使用变形检测仪对其进行检测,如利用激光测距的原理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表面大量密集的点的三维坐标和纹理等信息的记录,快速采集古建筑木结构空间点位信息,为评估古建筑木结构整体变形情况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目前一些故变形检测固定装置常使用普通测绘、摄影等支架进行固定;但是当古建筑木结构需要对梁坊、斗拱、博缝板等位置较高的木构件进行变形检测或某一高处木构件的局部细化数据采集时,普通测绘支架无法满足其功能,只能依靠临时搭接脚手架或板材拼接的传统方法来满足古建筑木构件变形检测的需求,该传统方法增加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变形检测成本,同时变形检测仪放置在高空无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数据采集不仅影响数据的精度,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不易使检测人员对古建筑进行更全面的检测,进而使检测人员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数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古建筑结构变形检测的固定装置,具备减少了检测人员使用拼接装置对不同高度的古建筑进行测量时,拼接装置的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使检测人员可以快速的古建筑进行检测,使得检测人员对不同高度古建筑的检测速度得到一定的提升等优点,解决了当古建筑木结构需要对梁坊、斗拱、博缝板等位置较高的木构件进行变形检测或某一高处木构件的局部细化数据采集时,普通测绘支架无法满足其功能,只能依靠临时搭接脚手架或板材拼接的传统方法来满足古建筑木构件变形检测的需求,该传统方法增加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变形检测成本,同时变形检测仪放置在高空无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数据采集不仅影响数据的精度,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不易使检测人员对古建筑进行更全面的检测,进而使检测人员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数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古建筑结构变形检测的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移动槽,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移动槽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与第二支撑柱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后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左侧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滑动杆的顶部设置有检测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右侧与滑动杆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左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横向截面为“十”字形,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横向截面同样为“十”字形,所述滑块的右侧镶嵌有滚球,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左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横向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滑块的顶部与传动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与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学院,未经台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05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材制造高熵合金齿轮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口径不锈钢管弯管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