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设备的供电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09698.1 | 申请日: | 2020-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3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再跃;董兆龙;桂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H02J1/00;H02J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韩岳松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供电 装置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供电装置及电子设备,其包括电源、电容降压电路和线性降压电路;电源的输出端与电容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并将第一供电电压传输至电容降压电路;电容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线性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并将对第一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之后得到的第二供电电压传输至线性降压电路;线性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待供电部件连接,并将对第二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之后得到的第三供电电压传输至待供电部件。本公开通过电容降压电路在产生较低损耗的情况下,将第一供电电压转换为第二供电电压,之后再通过线性降压电路将第二供电电压转换为第三供电电压,不仅提高了第一供电电压到第三供电电压的转换效率,还降低了增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供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电子设备中都使用单电源输出的电源适配器,例如笔记本电脑的电源适配器输入范围在12-20V之间,此单电源输入到PC系统之后,需要进行直流转直流的降压处理,进而分别为各个设备进行供电,例如CPU,内存,芯片组,audio,SSD等等。但这些设备的供电电压各不相同,不同的平台(intelAMD)对各设备的供电电压要求的起电时序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分别转换出多组+5V与+3.3V的电源以应对不同时态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存在两种供电装置以实现供电电压的输出,第一种如图1所示,在电脑系统处于关机状态时,一旦电源适配器插入,立即通过线性降压电路转换出3.3V,这组电源的电流很小,只有20mA,使用芯片集成线性电源成本较低,当芯片接收到电脑系统切换至待机状态的信号时,马上启动开关降压电路,转换出+3.3V,当+3.3V到达设定电压时,再打开开关,让线性降压电路转换出的3.3V的电源也通过开关直接切换过来,但该种供电装置的转换效率非常低;第二种如图2所示,在电脑系统处于关机状态时,一旦电源适配器插入,立即通过开关降压电路转换出3.3V,然后再通过开关切换出+3.3V以为处于待机状态的电脑系统进行供电,虽然相较于第一种转换效率有所提高,但仍较低,并且对线性降压电路中MOSFET的要求(耐大电流低内阻)提高,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供电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在无需增加额外成本的基础上大幅提高电压转换效率。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供电装置,其中,包括电源、电容降压电路和线性降压电路;
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并将第一供电电压传输至所述电容降压电路;
所述电容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线性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并将对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之后得到的第二供电电压传输至所述线性降压电路;
所述线性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待供电部件连接,并将对所述第二供电电压进行降压之后得到的第三供电电压传输至所述待供电部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降压电路包括N个电容和M个第一开关;
控制M个所述第一开关的导通/断开,以变换所述电容降压电路中包含的电容个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M个所述第一开关分为第一开关组和第二开关组;
所述第一开关组和所述第二开关组交替通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开关组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电容降压电路进行充电;在所述第二开关组导通的情况下,所述电容降压电路进行放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倍率切换电路;所述倍率切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倍率切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倍率切换电路基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调节所述电容降压电路输出的所述第二供电电压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之间的倍率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96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送带自动清洁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娱乐桌智能调节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