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集成式管桩的张锚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08203.3 | 申请日: | 2020-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2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明;张四化;刘军;周同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立明 |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 |
| 代理公司: | 郑州翊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5 | 代理人: | 付红莉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集成 式管桩 张锚器 | ||
用于集成式管桩的张锚器,属于桩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集成式管桩的张锚器,包括一组预制混凝土构件和桩甲,预制混凝土构件构成桩体,包含桩条板、抗滑约束环、端压座,桩条板竖直环向布置在环形管桩的周边,端压座位于集成式管桩的底端,承受端阻力,在竖向和径向约束固定桩条板,抗滑约束环水平向设置在桩条板的上下拼接的位置并约束桩条板的竖向和径向位移,张锚器将各个混凝土构件张拉整合成桩体,桩甲设置在桩条板外围和桩孔壁土体内侧,传递桩孔壁土体的正压力和摩阻力。本发明降低成本、方便施工、节能环保、提升质量、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基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集成式管桩的张锚器以及该管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中的大直径桩,在建筑、桥梁、港口及大型构筑物的基础中应用广泛,迄今为止,施工方法多为现场成孔后,在桩孔内置入钢筋笼,现场浇筑混凝土。此种方法,在一些极端条件下,施工难度较大,而且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难以保证,施工速度也较慢,尤其在一些溶洞地区,混凝土凝固前极易流失到土(岩)洞里,造成质量事故。而对于一些大直径的抗拔桩,需要配置大量的钢筋,工程造价高。另一方面,大直径混凝土桩的芯部混凝土,却起作用很小或不是必需的,造成材料的浪费。
现有的预制管桩,一般直径较小,且属于机械置入式施工,遇到岩层或较硬的土层,也难以适用。
以上所述的种种不足,需要一些创新的技术来解决和改善,而将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场成孔技术相结合的工艺,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办法。
本发明将提供一种新的大直径桩基技术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更节省成本和提高施工质量的新型桩基技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集成式管桩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集成式管桩的张锚器,包括预制的混凝土构件和现场制作的桩甲,预制的混凝土构件构成桩体,包含桩条板和抗滑约束环和端压座,所述的桩条板为竖向设置的竖条状构件,沿环向布置在环形桩体的周边,所述的抗滑约束环设置在水平向,所述的桩条板在抗滑约束环高度范围的内侧拼接,所述的抗滑约束环外包桩条板且约束桩条板的径向外移和竖向错动,所述的桩甲设置在上下相邻的抗滑约束环之间(也可以部分包覆抗滑约束环)且在外部包覆所述的桩体并被桩孔壁土体包覆,桩甲传递所述的桩孔壁土体的正压力和摩阻力,所述的抗滑约束环阻止桩甲沿桩体的竖向滑动,所述的端压座设置在桩体的底部,且设置有底板用于承受桩端压力和桩条板的竖向压力,端压座约束桩条板的径向外移和竖向错动,所述的张锚器设置为所述的集成式管桩的张拉锚固结构,将所述的集成式管桩的各个预制混凝土构件张拉锁紧整合成整体。
所述的桩条板具有设置在竖向的内外两个板面(面积较大的面)、具有设置在水平向的上下两个端面(称为上端面和下端面)和具有设置在竖向的左右(左称第一端面、右称第二端面)两个端面,相对于板面而言,面积较小的桩条板的面称为端面,内板面朝向管桩的中心,外板面朝向桩孔壁土体,上下两个端面顶住抗滑约束环,或者上下两个端面直接顶住,内外两个板面为弧面或平面,桩条板具有设定的厚度,使得相邻的桩条板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自动阻止桩条板的径向内移。径向是指管桩的中心向周边的辐射线方向,朝向中心移动称为内移,反之称为外移。所述的桩条板的内板面为弧面时,可以增加设置垂直于板面的肋板,肋板设置为水平向或竖向。
所述的抗滑约束环为水平向设置的环状构件,可以设置为整体,也可以设置为分段的弧段或直段拼装而成,所述的抗滑约束环的竖向断面可以为T形,也可以是矩形,当为矩形时,内侧面设置成上下两个坡面(即为五边形),与该坡面接触的桩条板的外板面也设置为坡面,抗滑约束环能有效阻止桩条板的竖向错动。所述的坡面为与竖向有一定夹角的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立明,未经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立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8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