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反接、过欠压保护与隔离开关机多模块并联输入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7682.7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31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宋金华;张盼华;俱强伟;骆训卫;林兰修;赵奎;陆志荣;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11/00 | 分类号: | H02H11/00;H02H3/20;H02H3/24;H02H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秦月贞 |
地址: | 332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接 保护 隔离 开关机 模块 并联 输入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反接、过欠压保护与隔离开关机的多模块并联输入电路,包括防反接电路、过压保护电路、欠压保护电路、多电源模块并联输入电路、隔离开关机电路。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防反接、过欠压保护与隔离开关机功能。运用PMOS管与稳压管实现防反接电路,避免反接输入损坏模块。运用稳压管与三极管实现过欠压保护电路,实现过欠压之后再次输入正常电压时模块仍能正常工作;确保模块在输入电压规定范围外不工作。运用光耦实现模块输入地与开关机控制地隔离,确保电路工作稳定可靠。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成本经济划算。避免了传统的电压采样给运放芯片及独立源的昂贵成本。从而也提高了整机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入电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防反接、过欠压保护与隔离开关机多模块并联输入电路。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电子产品研发中,不但需要多种规格的电压电流供应,而且要求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因此多电源模块很普遍应用在电子产品研发中,多电源模块单路输出可以避免交叉干扰的弊端。但目前对多模块电源的输入电路设计存在非隔离硬开关机,直接切断输入电压,在带满载情况下开关机会引起尖峰电流与尖峰电压的干扰弊端。
而本发明通过光耦隔离控制各模块使能端开关机可以实现隔离软开关机,软启动开关机主要通过模块使能端触发模块内部电路实现。
然而模块一般自带过欠压保护电路,但研发产品中的输入过欠压值会与模块自带过欠压值会不同,因此要求模块输入端设计过欠压保护电路以满足研发产品的要求。传统过欠压保护电路是通过采样电压值与运放基准值比较后输出高低电平驱动MOS通断来实现保护。本发明避开成本昂贵的运放和独立源提供基准值,采用成本低廉的稳压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实现过欠压保护电路。
本发明的防反接电路是通过PMOS管、稳压二极管、电阻实现的。避免用户输入电源正负接反导致模块损坏。电路优点是元器件成本低廉,电路工作稳定可靠,仅用一个PMOS管,其内阻几毫欧,功耗非常低,确保电路工作效率高。
多模块并联输入电路采用防反接、过欠压保护与隔离开关机电路能够提高电源工作稳定、安全、可靠;避免电源模块损坏;延长电源模块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防反接、过欠压保护与隔离开关机多模块并联输入电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反接、过欠压保护与隔离开关机多模块并联输入电路,包括防反接电路,过压保护电路、欠压保护电路、多电源模块并联输入电路、隔离开关机电路。
进一步的,在防反接电路中,PMOS管N4的D脚与电阻R6连接,PMOS管N4的G脚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与稳压二极管V2连接。
进一步的,在过压保护电路中,三极管V3与电阻R4连接,三极管V3与电阻R3连接,电阻R4与电阻R3连接,电阻R3与稳压二极管V2连接。
进一步的,在欠压保护电路中,三极管V4与三极管V3连接,三极管V4与电阻R2连接,电阻R2与稳压二极管V1连接;在多电源模块并联输入电路中,电源DC正极与保险丝F1连接,保险丝F1与电源模块B1的3脚连接,保险丝F1与电源模块B2的3脚连接,电源DC负极与PMOS管D脚连接。PMOS管S脚与电源模块B1的1脚连接,PMOS管S脚与电源模块B2的1脚连接。
进一步的,在隔离开关机电路中,电阻R1上端与保险丝F1连接,电阻R1下端与光耦N1的1脚连接,光耦N1的2脚与光耦N2的1脚连接,光耦N2的2脚与光耦N3的4脚连接,光耦N3的3脚与三极管V4的 3脚连接,开关机信号K与电阻R5连接,电阻R5与光耦N3的1脚连接,光耦N3的2脚与机壳地GND连接,光耦N2的4脚与电源模块B2的2脚连接,光耦N2的3脚与电源模块B2的1脚连接,光耦N1的4脚与电源模块B1的2脚连接,光耦N1的3脚与电源模块B1的1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76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