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脚本生成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7037.5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0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朱世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咪咕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20 | 分类号: | G06F8/20;G06F8/65;G06F9/455;A63F13/4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1004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脚本 生成 方法 装置 网络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控制脚本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对目标应用程序的控制输入数据;
根据所述控制输入数据获取关键控制数据,其中,所述关键控制数据包括触发起始时间、触发持续时间、触发输入坐标和触发按键;
根据所述关键控制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控制脚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脚本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输入数据由第一输入方式输入;
在所述根据所述关键控制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控制脚本之后,还包括:
获取当前运行所述控制脚本的终端的输入方式作为第二输入方式;
若所述第二输入方式与所述第一输入方式不同,则将所述控制脚本中的关键控制数据转换为与所述第二输入方式相适应的关键控制数据,以得到转换后的控制脚本;
根据转换后的控制脚本控制所述终端的目标应用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脚本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方式为触屏的输入方式,所述第二输入方式为键盘的输入方式;
所述将所述控制脚本中的关键控制数据转换为与所述第二输入方式相适应的关键控制数据,以得到转换后的控制脚本,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脚本中关键控制数据的触发输入坐标在屏幕的按压位置;
从映射表中获取与所述按压位置对应的键盘按键,所述映射表根据应用程序的名称、屏幕分辨率、所述按压位置与键盘按键的映射关系建立;
根据获取的所述键盘按键转换所述控制脚本中的关键控制数据,以得到转换后的控制脚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脚本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方式为键盘的输入方式,所述第二输入方式为触屏的输入方式;
所述将所述控制脚本中的关键控制数据转换为与所述第二输入方式相适应的关键控制数据,以得到转换后的控制脚本,包括:
从映射表中获取与所述控制脚本中关键控制数据的触发按键对应的屏幕的按压位置,所述映射表根据应用程序的名称、屏幕分辨率、所述按压位置与键盘按键的映射关系建立;
根据所述按压位置确定所述触屏的触发输入坐标;
根据所述确定的触屏的触发输入坐标转换所述控制脚本中的关键控制数据,以得到转换后的控制脚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脚本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方式为摇杆的输入方式,所述第二输入方式为鼠标的输入方式;
所述将所述控制脚本中的关键控制数据转换为与所述第二输入方式相适应的关键控制数据,以得到转换后的控制脚本,包括:
根据计算所述鼠标在X轴的触发输入坐标,其中,所述w为所述终端的宽度,所述x为所述摇杆在X轴的触发输入坐标;
根据计算所述鼠标在Y轴的触发输入坐标,其中,所述h为所述终端的高度,所述y为所述摇杆在Y轴的触发输入坐标;
根据所述鼠标在X轴的触发输入坐标和Y轴的触发输入坐标转换所述控制脚本中的关键控制数据,以得到转换后的控制脚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脚本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方式为鼠标的输入方式,所述第二输入方式为摇杆的输入方式;
所述将所述控制脚本中的关键控制数据转换为与所述第二输入方式相适应的关键控制数据,以得到转换后的控制脚本,包括:
根据计算所述摇杆在X轴的触发输入坐标,其中,所述x1为所述鼠标的第二触发输入X坐标,所述x0为所述鼠标的第一触发输入X坐标,所述w为所述终端的屏幕宽度;
根据计算所述摇杆在Y轴的触发输入坐标,其中,所述y1为所述鼠标的第二触发输入Y坐标,所述y0为所述鼠标的第一触发输入Y坐标,所述h为所述终端的屏幕高度;
根据所述摇杆在X轴的触发输入坐标和Y轴的触发输入坐标转换所述控制脚本中的关键控制数据,以得到转换后的控制脚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咪咕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咪咕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70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