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高压纳秒脉冲的废弃医疗防护服辅助降解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6859.1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0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伟;陈俊辉;王倩;宋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3/35 | 分类号: | B09B3/35;A61L2/10;B09B3/50;B09B10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杨洲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高压 脉冲 废弃 医疗 防护服 辅助 降解 装置 方法 | ||
基于高压纳秒脉冲的废弃医疗防护服辅助降解装置,包括有酒精浸泡池、高温消毒柜组成的防护服预处理部分,衣服造粒机构成的分解造粒部分,放电室、高压纳秒脉冲电源组成的放电处理部分,造粒机的输出端与放电室的进料管相连通;高压纳秒脉冲电源与放电室电连接;使用方法的步骤为:1)将清洗后的废弃医疗防护服置于酒精浸泡池浸泡后取出;2)将浸泡过酒精的废弃医疗防护服放置在高温消毒柜内,紫外线照射、烘干后取出;3)将处理后的废弃医疗防护服放入造粒机中造粒;4)将废弃医疗防护服颗粒送入放电室内;5)将高压纳秒脉冲电源与放电室相连;6)设置高压纳秒脉冲电源的电压;7)放电处理处理,放电结束后关闭高压纳秒脉冲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塑料降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高压纳秒脉冲的废弃医疗防护服辅助降解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聚合物产品的高效降解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聚丙烯制品在医疗、化工、航空航天、通讯等行业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医疗领域内,运用纺粘法和熔喷法复合制成的聚丙烯SMS非织造防护布替代了大量传统的医用材料,在一次性医疗防护服和医用外科口罩的制造中普遍使用,成为目前医用防护品的主要原材料,其中,一次性医疗防护服因为阻隔性能优良,衣着轻便等优点,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推广和使用。一次性医疗防护服的需求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攀升。但由于一次性医疗防护服广泛使用的现状和一次性使用的特性,使其无法全部高效的回收和再利用,弃置后又难以降解,处理不当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高效降解废弃后的一次性医疗防护服将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废弃后的医用聚丙烯非织造布的主要处理方法是焚烧法和卫生填埋法,这类方法因副产物大多有害从而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许多学者又提出光氧化降解法、催化剂降解法、超临界水降解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因为处理条件相对复杂使其在实践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操作限制。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高压纳秒脉冲的废弃医疗防护服辅助降解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不需要提供外界热源和化学催化剂,仅在高压纳秒脉冲放电作用下产生等离子体和氧自由基等物质,能够使医用聚丙烯非织造布发生一定的降解,具有结构简单,高效、无二次污染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高压纳秒脉冲的废弃医疗防护服辅助降解装置,包括有酒精浸泡池,酒精浸泡池的输出端与高温消毒柜的输入端相连通;高温消毒柜的输出端与造粒机的输入端相连通;造粒机的输出端与放电室的进料管相连通;高压纳秒脉冲电源与放电室电连接。
所述的放电室包括有反应腔体,反应腔体的底部为接地极板,接地极板上方设有正极板;正极板两端设在反应腔体内壁上的可滑动卡槽内;反应腔体顶部设有绝缘盖板2;正极板上部设有放电电极。
所述的放电电极伸出绝缘盖板外。
所述的放电室设有进料管和出料管。
所述的造粒机的出料管与放电室的进料管相连。
所述的高压纳秒脉冲电源的正极输出与放电室的放电电极相连,放电电极与正极板的中心相连。
所述的高压纳秒脉冲电源的负极与接地极板相连并接地。
所述的绝缘盖板、正极板、地极板互相平行且都与地面平行放置。
所述的放电电极垂直于正极板放置。
所述的可滑动卡槽紧贴放电腔体的内壁,并且在内壁两侧左右两侧对称放置。
基于高压纳秒脉冲的废弃医疗防护服辅助降解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清洗后的废弃医疗防护服置于酒精浓度为95%的医用酒精浸泡池中,半小时后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6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