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仔猪用膳食纤维补饲片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05826.5 | 申请日: | 2020-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0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代发文;尕尔让拉么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A23K10/20 | 分类号: | A23K10/20;A23K10/30;A23K20/163;A23K50/30;A23K50/60;A23L3/3499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郭艳艳 |
| 地址: | 6140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仔猪 用膳 纤维 补饲片 及其 制作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仔猪用膳食纤维补饲片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该补饲片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竹黄粉645‑900份、乳清粉40‑100份、膨化玉米50‑200份、果葡糖浆10‑50份和防霉剂0.8‑1.2份。制作方法通过称取各原料混合均匀,压制成硬度大于1kg且小于3kg的圆形片剂。按照乳仔猪采食量的1‑3wt%添加该补饲片。本发明的补饲片采用高吸附性、对日粮可发酵性的纤维原料,解决了不同纤维原料对无抗日粮下乳仔猪食糜微生物菌群影响的针对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乳仔猪膳食纤维补充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乳仔猪用膳食纤维补饲片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有关乳仔猪膳食纤维补充主要以玉米、豆粕等植物性原料中所含纤维为主,也有研究者和企业在乳仔猪饲料中直接添加高纤维含量的纤维原料混合加工。常见的高纤维含量的纤维原料如低聚糖、发酵麸皮、进口木质纤维素。我国自2020年7月1日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促生长类抗生素,在无抗日粮中补充膳食纤维有望改善肠道健康,然而不同纤维原料的纤维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应用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猪场环境、养殖管理、猪只品种等因素的不同,在饲料中直接补充膳食纤维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对于消化力较弱的猪只添加膳食纤维过多可能对生产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应用无抗日粮乳仔猪食糜微生物数量增加进而影响肠道健康和生产性能的生理特点,提供一种乳仔猪用膳食纤维补饲片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采用高吸附性、对日粮可发酵性具有高可调控性的膳食纤维原料与增强适口性的原料混合制片得到。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乳仔猪用膳食纤维补饲片,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竹黄粉645-900份、乳清粉40-100份、膨化玉米50-200份、果葡糖浆10-50份和防霉剂0.8-1.2份。
进一步地,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竹黄粉749份、乳清粉100份、膨化玉米100份、果葡糖浆50份和防霉剂1份。
进一步地,竹黄粉由以下加工方式得到:
将三至六年生楠竹或毛竹去枝留杆、切段,去竹青留竹黄,首次粉碎至10-16目后采用高温高压处理,然后烘干,再经过二次粉碎至60-100目和三次粉碎至300-500目,即得。
进一步地,竹黄粉由以下加工方式得到:
将三至六年生楠竹或毛竹去枝留杆、切段,去竹青留竹黄,首次粉碎至12目后采用高温高压处理,然后烘干,再经过二次粉碎至80目和三次粉碎至400目,即得。
进一步地,切段具体为:在收获后15天内,将去枝后的整根竹切成1.5-2m竹段。
进一步地,去竹青留竹黄具体为:在切段后2天内,去除竹段竹青皮和竹腔内膜,保留竹黄部位。
进一步地,首次粉碎在去竹青后12小时内进行,二次粉碎在烘干后7天内进行,三次粉碎在二次粉碎后7天内进行。
进一步地,高温高压处理具体为:在首次粉碎后12小时内,将首次粉碎获得的竹黄粉在0.1Mpa、115-125℃下处理15-25分钟。
进一步地,高温高压处理具体为:在首次粉碎后12小时内,将首次粉碎获得的竹黄粉在0.1Mpa、121℃下处理20分钟。
进一步地,烘干具体为:在高温高压处理后1小时内,将竹黄粉在60-80℃下烘干30-60分钟,以获得水分含量≤10%的竹黄粉。
进一步地,烘干具体为:在高温高压处理后1小时内,将竹黄粉在进料口温度80℃,出料口温度60℃下烘干60分钟,以获得水分含量≤10%的竹黄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师范学院,未经乐山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58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