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作业用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1813.0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7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祥;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F5/04 | 分类号: | E21F5/04;E21F5/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作业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煤矿降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煤矿作业用辅助装置,包括移动的箱体,箱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箱体内设有固定板,箱体由固定板分为吸尘区和降尘区,吸尘区与进口相通,降尘区与出口相通;固定板上设有通孔和降尘管,降尘管与通孔相通,且降尘管位于降尘区内;吸尘区内设有用于将井内空气引入吸尘区内的负压机构;还包括对降尘管内空气进行降尘处理的降尘机构。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目前降尘方式降尘的范围有限和容易造成井内潮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降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煤矿开采中,由于钻孔打凿等操作的影响,会使得井内产生很多灰尘,这些灰尘飘扬在空气中,很容易就被工作人员吸入到呼吸道中,从而对人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煤矿开采中对矿井进行降尘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降尘处理通常是在矿道内部安装喷雾头,通过水雾进行降尘;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这样的降尘方式一方面降尘的范围有限,影响降尘效果,另一方面还会容易造成井内潮湿,影响工作人员的行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煤矿作业用辅助装置,以解决目前降尘方式降尘的范围有限和容易造成井内潮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煤矿作业用辅助装置,包括移动的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固定板,所述箱体由固定板分为吸尘区和降尘区,所述吸尘区与进口相通,所述降尘区与出口相通;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通孔和降尘管,所述降尘管与通孔相通,且降尘管位于降尘区内;所述吸尘区内设有用于将井内空气引入吸尘区内的负压机构;还包括对降尘管内空气进行降尘处理的降尘机构。
基础方案的优点:本方案通过负压机构将井内的空气引入吸尘区内,空气经通孔进入降尘管内,并利用降尘机构对空气进行降尘处理,使得纯净的空气经出口排出;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通过将带有灰尘的空气汇集并引入箱体内进行统一降尘处理,保证了降尘处理的全面性、有效性,避免现有技术中喷雾头降尘处理的位置限制;另外,整个降尘过程在箱体内进行,有效避免了造成井内潮湿,保证了工作人员行走的顺畅性。
进一步,所述负压机构包括固接在箱体内的电机和以电机为中心对称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的圆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转轴,且转轴上设有主动齿轮;一个圆轴与转轴之间套接有皮带,另一个圆轴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两个所述圆轴上均设有负压叶片,且负压叶片位于吸尘区内。
通过上述设置,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轴逆时针转动,转轴带动主动齿轮逆时针转动,转轴通过皮带带动上方的圆轴逆时针转动;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带动下方的圆轴顺时针转动;两个圆轴带动负压叶片将井内的带有灰尘的空气引入吸尘区内,空气经通孔进入降尘管内。
进一步,两个所述圆轴均穿过固定板伸入降尘区内;所述降尘机构包括以降尘管为中心对称设置在降尘区内的降尘部,所述降尘部包括第一网板、固接在圆轴上的若干第一扇齿轮、开设在降尘管上的若干滑孔,所述第一网板位于降尘管内,两个所述第一网板之间设有伸缩筛网;所述滑孔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扇齿轮啮合的齿条,且齿条与降尘管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齿条与第一网板固接;还包括作用于第一网板上的引水部。
通过上述设置,圆轴转动期间,圆轴带动第一扇齿轮转动,通过第一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带动齿条向降尘管内移动,第一弹簧压缩;当第一扇齿轮与齿条不啮合时,齿条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反向复位,以此实现齿条的往复运动;由于上方的圆轴和下方的圆轴转动方向相反,因此,上方的齿条、下方的齿条会在相向运动和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之间不断转换。
当上方的齿条和下方的齿条相向运动时,两个第一网板相向运动,使得伸缩筛网收缩;当上方的齿条和下方的齿条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当上方的齿条和下方的齿条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两个第一网板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伸缩筛网张开,以此实现伸缩筛网的抖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18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