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救生装置及伞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01622.4 | 申请日: | 202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8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赖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南龙 |
| 主分类号: | B63C9/08 | 分类号: | B63C9/08;B63C9/18;B63C9/22;A45B2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周伟锋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救生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救生装置及伞,其中,便携式救生装置包括外壳、气袋、供气组件和钢丝绳,外壳为柱状结构,外壳包括容纳腔和腔盖,气袋折叠收纳于容纳腔内,供气组件容设于容纳腔内并局部露出于外壳外,钢丝绳卷绕于容纳腔内;伞包括伞本体和便携式救生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便携式救生装置及伞通过将外壳设计成用户单手即可实现握持的柱状结构,并且将气袋、供气组件和钢丝绳设置在外壳的容纳腔内,使得便携式救生装置的体积小,便于携带,当目击溺水险情时,通过供气组件使气袋快速充气形成气囊,让落水者依靠气囊浮在水面上,并且通过钢丝绳将落水者拉回岸边,可以实现及时救援,从而解决了目击者难以对溺水者实施及时救援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救生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救生装置及伞。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溺水报告》的显示,全球每小时有40多人溺水死亡,每年因为溺水失去生命的人约37.2万,是死于营养不良人数的2/3,比疟疾死亡人数的一半还多。而在中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据了95%以上,特别是1-4岁的小朋友是溺水的主要受害者。
溺水主要发生在河流、湖泊、水库等地方,因未成年人玩耍意外落水导致。由于中国地域广阔,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难以监管到位的河流、湖泊、水库等,一旦这些地方发生溺水事件而目击者不会游泳或者无法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悲剧往往无法避免,但是,如果此时目击者随身携带有具有救生功能的装置,那么挽救溺水者生命的几率就会大大地提升,因此设计一款便于随时携带的救生装置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救生装置及伞,包括但不限于解决目击者难以对溺水者实施及时救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救生装置,包括:
外壳,为柱状结构,用于供用户单手抓握,所述外壳包括容纳腔和腔盖,所述腔盖封盖于所述容纳腔的第一开口上;
气袋,折叠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于充气膨胀状态下可顶开所述腔盖;
供气组件,容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局部露出于所述外壳外;以及
钢丝绳,卷绕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气袋和所述供气组件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所述腔盖可拆卸连接或铰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以及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以封盖所述容纳腔的第二开口,所述钢丝绳卷绕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气组件包括:
连接件,容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件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气袋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并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触发件,所述触发件的第一端容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触发件的第二端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以及
气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进气口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的第一端具有抵顶面,所述连接件包括:
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开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出气口、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以及
顶针,包括针柄和针头,所述针柄的第一端伸入于所述第三通道内并封闭所述第三通道,所述针柄的第二端与所述抵顶面抵接,所述针头的第一端伸入于所述第一通道内并开设有进气孔,所述针头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针柄的第一端上并开设有出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南龙,未经赖南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16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自动淬针治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植物垂直栽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