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脊柱旋转融合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01493.9 | 申请日: | 2020-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5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吴得宏;张华国;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泗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郭金鑫 |
| 地址: | 22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旋转 融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柱旋转融合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上固定环、下固定环和限位件;上固定环的上端面设有用于连接脊柱的第一连接部,上固定环的下端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一固定齿,相邻两个第一固定齿之间具有高度差;下固定环的上端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二固定齿,多个第二固定齿与多个第一固定齿相啮合,下固定环的下端面设有用于连接脊柱的第二连接部;限位件分别与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相连接,并限位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径向位移。本发明通过调整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对接位置来调整两者对接后的高度,然后通过限位件限位两者的径向位移,能够匹配不同固定距离要求的脊柱,有利于后续的治疗和康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脊柱旋转融合器。
背景技术
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脊柱结核、感染、畸形、退行性病变以及椎间盘损伤等脊柱疾患的有效手段,其通过在椎间隙植入椎间融合器,同时植入大量的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从而实现椎体间融合,达到稳定脊柱的目的。
现有的椎间融合器一般为一体式结构,与脊柱的固定方式单一,无法适应性的调节脊柱间的固定距离,进而影响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旋转融合器,以解决现有的融合器固定方式单一,无法适应性的调节脊柱间的固定距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柱旋转融合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脊柱旋转融合器,包括上固定环、下固定环和限位件;所述上固定环的上端面设有用于连接脊柱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上固定环的下端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一固定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齿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下固定环的上端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第二固定齿,多个所述第二固定齿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齿相啮合,所述下固定环的下端面设有用于连接脊柱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限位件分别与所述上固定环和所述下固定环相连接,并限位所述上固定环和所述下固定环的径向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环沿其周向均分为多个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齿;位于同一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齿设有第一高度差,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齿设有第二高度差,所述第二高度差大于所述第一高度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高度差大于等于两倍的所述第一高度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齿包括第一齿壁和第二齿壁;所述第一齿壁与所述第一固定齿的下端面相垂直;所述第二齿壁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齿壁的下端衔接,所述第二端部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一固定齿的所述第一齿壁的上端衔接,由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二齿壁的高度逐渐升高。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固定齿的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沿所述上端面周向间隔布设的锥体。
进一步的,所述锥体包括圆柱部分和圆锥部分;所述圆柱部分一端与所述上端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圆锥部分的底面连接。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锥体沿所述上端面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布设。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安装在所述上固定环和所述下固定环内,所述限位件的外壁与所述上固定环的内壁和所述下固定环的内壁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开口。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脊柱旋转融合器,将相邻固定齿之间设计为具有高度差,通过调整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对接位置来调整两者对接后的高度,然后通过限位件限位两者的径向位移,能够匹配不同固定距离要求的脊柱,有利于后续的治疗和康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泗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泗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14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碱稳定性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椎体融合调节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