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牛仔布的活性染料转移染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9083.5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7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钟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38 | 分类号: | D06P1/38;D06P1/66;D06P3/6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钦 |
地址: | 20161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牛仔布 活性染料 转移 染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牛仔布的活性染料转移染色方法,其包括:1)将牛仔原坯布进行退浆处理,获得牛仔坯布;2)将上染促进液施加到所述牛仔坯布的正面上,得到具有湿涂层的正面;3)采用转移染色设备的第一套印刷版辊,将活性染料墨水印刷在第一套传墨辊或传墨毯带上;4)使步骤2)中得到的具有湿涂层的正面与步骤3)中的第一套传墨辊或传墨毯带密合和压力接触,从而将活性染料墨水从第一套传墨辊或传墨毯带转移到所述正面上,并烘干,以实现牛仔坯布的正面上色;5)将上染促进液施加到所述牛仔坯布的反面上,得到具有湿涂层的反面;6)采用转移染色设备的第二套印刷版辊,将活性染料墨水印刷在第二套传墨辊或传墨毯带上;7)所述步骤5)中得到的具有湿涂层的反面与步骤6)中的第二套传墨辊或传墨毯带密合和压力接触,从而将活性染料墨水从第二套传墨辊或传墨毯带转移到所述反面上,并烘干,以实现牛仔坯布的反面上色;和8)对正面和反面都已经上色的牛仔坯布进行后处理,得到牛仔布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业的印染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活性染料对牛仔布进行转移染色的方法,该方法可显著提高染料与牛仔布纤维之间的亲和力、减少染料的残余量、提高染料的利用率,同时促进节能降耗。
背景技术
经典牛仔布是由纯棉靛蓝染色纱为经纱,以未染色的纯棉白纱作纬纱,采用三上一下右斜组织交织而成的粗支斜纹织物。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牛仔布的原料除了主要的棉纤维外,还掺入了其它纤维,其中包括天然纤维如大麻、苎麻、亚麻、蚕丝、羊毛、粘胶、天丝、莫代尔等,以及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腈纶、氨纶等。
牛仔布的制造工艺比较独特,它是先用靛蓝染经纱和上浆,然后再织造的一种产品。牛仔布经纱的靛蓝染色有绳状染色、片纱染色和悬环式染色三种,前两种和浆纱连接,后一种染色后进行上浆。经典牛仔布通常采用靛蓝染料和硫化染料染色。
靛蓝染料是牛仔布染色工艺中最常用的染料,全球每年要用掉靛蓝染料约6万吨。靛蓝染料属于还原性染料,为蓝色粉末状、不溶于水或一般性有机溶剂,但可在浓硫酸、熔融的苯酚、热的苯胺或浓醋酸溶液中溶解,熔点是390-392℃,当加热到170℃时产生紫红色升华气体且不会发生分解。靛蓝在碱性保险粉溶液中为水可溶的隐色体,其隐色酸为微溶于水的白色物。与一般还原染料相比,靛蓝染色速率较慢,会出现染色不足的现象。此外,由于靛蓝染料渗染性差,由靛蓝染料所染的纱表现出环染效果,即,纱中心留有明显的白芯区,所制牛仔服经石磨或漂洗后,织物表面露白明晰,风格独特。
硫化染料是含有硝基和氨基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与还原染料相似,其通过化学还原反应形成与纤维有亲和力的水溶性隐色体上染纤维,再通过氧化过程与纤维紧密结合。
无论是靛蓝染料还是硫化染料,均需要使用大量的无机盐,且染后均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充分水洗,以减少织物上残留的染料。通常一般牛仔布加工企业的水洗工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和染料,这增加了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据报道,废水中的COD高达约2200-2800mg/L,悬浮固体浓度为约300-400mg/L,pH值为约11-13,色度为约1500-1800倍。因此,目前牛仔布的染色工艺对环境非常不友好,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其生产成本将不断增加。
另外,染色工艺的稳定性不好,受到季节、环境的影响很大,条件稍微变化就会引起色泽和色调的变化,导致重现性差。而且,常用的商品靛蓝染料难以染上深浓色和鲜艳色光,且色牢度不佳,尤其是耐摩擦和耐水洗色牢度不佳,在洗涤过程中很容易使其他织物沾染上色。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市场开始追求牛仔布的多色环保印染,一些以活性染料染色的什色牛仔布应运而生。活性染料是一种阴离子型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其分子中含有化学性活泼的基团,能在水溶液中与棉、毛等纤维反应形成共键的染料。由于其鲜艳度好、使用方便和色牢度佳等特点而广受欢迎。然而,活性染料与纤维在发生共价键合的同时非常容易发生水解,从而存在着染料上染率和固色率低的问题。在传统染色工艺中通常需要加入大量无机盐以屏蔽纤维表面负电荷聚集,提高染料吸附性能。但是这样做会产生高盐含量的废水从而影响环境或造成废水处理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长胜纺织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90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塑复合板材及其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基于群签名的网上评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