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流分析方法、系统及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8611.5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9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刘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刘琴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G06Q20/40;G06F9/4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移动 互联网 信息 分析 方法 系统 平台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流分析方法、系统及平台,根据各个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的防护标签创建用于记录各自执行防护的不同防护解析规则信息的记录动态链接库文件,在此基础上根据防护解析规则信息,配置对应的针对各个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的动态度量表和支付验证度量规则,并配置到每个对应的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由此执行防护数据流分析,进一步根据获得的防护信息流分析数据对记录动态链接库文件进行规则更新。如此,在支付验证过程中,可以基于多个不同的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的支付验证度量规则进行防护,并且根据防护信息流分析数据不断进行规则更新,可以实现更为精准的防护解析规则机制,以便于提高支付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及安全支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流分析方法、系统及平台。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在基于区块链的支付安全验证过程中,传统方案中的防护解析规则机制通常是基于统一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的支付验证度量规则进行防护的,这种防护解析规则机制难以实现精准的支付防护,从而影响支付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流分析方法、系统及平台,通过确定由不同防护共识验证项目构成的防护执行节点序列,然后根据各个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的防护标签创建用于记录各个防护共识验证项目执行防护的不同防护解析规则信息的记录动态链接库文件,在此基础上根据防护解析规则信息,配置对应的针对各个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的动态度量表和支付验证度量规则,并配置到每个对应的防护共识验证项目,从而调用每个防护共识验证项目根据对应的动态度量表和支付验证度量规则执行防护数据流分析,进一步根据获得的防护信息流分析数据对记录动态链接库文件进行规则更新。如此,在支付验证过程中,可以基于多个不同的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的支付验证度量规则进行防护,并且根据防护信息流分析数据不断进行规则更新,可以实现更为精准的防护解析规则机制,以便于提高支付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流分析方法,应用于云计算平台,所述云计算平台与区块链验证服务系统通信连接,所述区块链验证服务系统包括区块链请求响应组件以及与所述区块链请求响应组件通信连接的支付加密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经由所述区块链验证服务系统请求验证的支付安全验证请求,在对所述区块链请求响应组件所对应的支付安全验证过程进行防护的过程中,根据预先确定的防护执行节点序列中的各个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的防护标签创建用于记录各个防护共识验证项目执行防护的不同防护解析规则信息的记录动态链接库文件,其中,所述防护标签用于表征所述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的防护类别和防护计划;
根据所述防护解析规则信息,配置对应的针对各个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的动态度量表和支付验证度量规则,并将所述动态度量表和支付验证度量规则配置到每个对应的防护共识验证项目,所述动态度量表中包括多个支付验证项目和多个度量分值,每个所述支付验证项目与单个所述度量分值关联,所述支付验证度量规则与每个支付验证项目一一对应;
调用每个对应的防护共识验证项目根据对应的所述动态度量表和支付验证度量规则在所述支付安全验证过程中对支付验证信息执行防护数据流分析,获得对应的防护信息流分析数据;
根据所述防护信息流分析数据对所述记录动态链接库文件进行规则更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防护解析规则信息,配置对应的针对各个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的动态度量表和支付验证度量规则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防护解析规则信息,确定针对每个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的安全规则结构体,并根据所述安全规则结构体确定每个防护共识验证项目的安全规则标签和每个安全规则标签之间的规则关系;
以所述安全规则标签为规则路径、以所述规则关系为路径执行对象,将所述安全规则结构体构建为动态度量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刘琴,未经杨刘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86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