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猴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8059.X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5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罗畅;刘萍;陈镇;贾毅超;陈安明;陈孝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B12/02 | 分类号: | B61B12/02;B61B12/06;A61G1/013;A61G1/04;A61G1/05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龙;朱法恒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多功能猴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杆(1)、坐板(2)、脚端架(3)和折叠式担架(4),脚端架(3)垂直固定于吊杆(1)的下端,坐板(2)固定于脚端架(3)上侧的吊杆(1)上,折叠式担架(4)沿横向设置,且折叠式担架(4)两侧的两根担架杆(41)的一端分别垂直固定于脚端架(3)的两端,两根担架杆(4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杆件扣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猴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担架(4)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根担架杆(41),两根担架杆(41)之间固定设置有帐布(42),两根担架杆(41)均由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节杆(411)、第二节杆(412)和第三节杆(413)依次对接而成,且两根担架杆(41)的第一节杆(411)与第二节杆(412)的连接端均通过第一转轴(6)相铰接,两根担架杆(41)的第二节杆(412)与第三节杆(413)的连接端均通过第二转轴(7)相铰接,所述杆件扣件(5)固定于第三节杆(413)的外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功能猴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叠式担架(4)折叠状态下,第二节杆(412)垂直于第一节杆(411),且第三节杆(413)的外端通过杆件扣件(5)固定于第一节杆(411)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多功能猴车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节杆(412)和第三节杆(413)的上部还开设有透明窗(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猴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叠式担架(4)展开状态下,两根担架杆(41)的另一端通过杆件扣件(5)固定于相邻猴车装置的脚端架(3)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猴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担架杆(41)之间还设置有安全带(9),安全带(9)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根担架杆(4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猴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吊杆(1)为长度可调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多功能猴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吊杆(1)包括下部吊杆(11)和上部吊杆(12),上部吊杆(12)的下部为空心钢管,空心钢管上沿横向开设有螺栓孔(13),螺栓孔(13)沿竖向分布有多个,下部吊杆(11)的上部伸至上部吊杆(12)下部的空心钢管内,且下部吊杆(11)的上部沿横向开设有螺栓定位孔,通过横向穿设于螺栓孔(13)和螺栓定位孔内的螺栓以固定连接下部吊杆(11)和上部吊杆(12)。
9.权利要求2-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多功能猴车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
在常规使用时,将折叠式担架(4)折叠,第二节杆(412)垂直于第一节杆(411),且第三节杆(413)的外端通过杆件扣件(5)固定于第一节杆(411)的中部,从而使折叠式担架(4)竖向折叠形成挡板,为猴车使用者的前方遮挡;
需要使用担架运送伤员或病患时,展开折叠式担架(4),调节前方猴车与所使用猴车之间的距离,将第三节杆(413)的外端通过杆件扣件(5)固定于前方猴车脚端架(3)的两端,通过两个猴车将展开的折叠式担架(4)吊起,伤员或病患躺上折叠式担架(4)后运送出井即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猴车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方猴车的吊杆(1)为长度可调式结构,折叠式担架(4)展开使用时,调节前方猴车中吊杆(1)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倾角的井筒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805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