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折弯截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6135.3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5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钱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正大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B21F11/00;B21F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钢筋 折弯 截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折弯截断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一侧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顶部通过支撑板活动连接有钢筋棍。本发明通过设置步进电机,能够通过步进电机带动主动输送轮对钢筋条进行输送,避免了使工人接触钢筋条造成手部夹伤的可能,并且被加工的钢筋条直接落入收料箱中,不需要工人进行收集,达到保证工人安全的目的,通过设置调整轮,能够通过在环形卡孔内部调整弧形卡板的位置对截断开关和压弯开关接通的时间进行调整,使压弯气缸和截断气缸按照预定的动作进行加工,从而实现自动对钢筋进行折弯和截断,达到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折弯截断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在建筑施工的时候需要利用钢筋进行搭建框架,然后在钢筋的内部灌入水泥,在水泥凝固之后建筑完成。钢筋在进行搭建的时候,需要使用钢筋框架对主钢筋进行绑扎,制造框架的钢筋在运输到施工地点的时候为辊装钢筋,需要建筑工人将钢筋折弯,然后使用剪切工具进行截断。
传统的钢筋绑扎框大多为正方形,也有部分框架为矩形,在将钢筋从辊上折弯的时候,需要工人利用折弯机进行折弯,然后使用截断装置进行截断,在对钢筋进行加工的时候效率非常的低,并且在截断钢筋的时候手动操作较多,很容易出现夹手和划手的情况,危险系数较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折弯截断装置,具备能够明显提高钢筋框架加工效率和保证工人安全等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能够明显提高钢筋框架加工效率和保证工人安全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折弯截断装置,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一侧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顶部通过支撑板活动连接有钢筋棍,所述定位板上缠绕有钢筋条;所述支撑框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支撑框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加工板,所述加工板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块,所述出料块和定位板上均开设有与钢筋条相适配的孔;
所述加工板的一侧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弯气缸,所述压弯气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压弯刀,所述支撑框的顶部另一侧通过加强板固定连接有截断气缸,所述截断气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截断刀;
所述支撑框的顶部中间通过电机底座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主动输送轮,所述主动输送轮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支撑框固定连接,所述加工板的一侧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活动卡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侧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与主动输送轮相适配的压紧输送轮;
所述加工板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一侧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带轮,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调整轮,所述调整轮贯穿控制箱的另一侧面并通过轴承与控制箱的另一侧面活动连接,所述调整轮上开设有环形卡孔,所述环形卡孔内部活动卡接有弧形卡板,所述弧形卡板的一侧面螺纹连接有拧紧螺栓,所述控制箱的一侧内壁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有截断开关和压弯开关,所述弧形卡板的另一侧面通过圆柱固定连接有弹簧压片。
优选的,所述弹簧压片有四个,其中三个弹簧压片与压弯开关相适配,其中一个所述弹簧压片与截断开关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调整轮的外侧面设置有刻度,所述刻度在调整轮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环形卡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正大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正大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61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