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5055.6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6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黄福胜;黄铁平;段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44;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曾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扣 脱模 机构 注塑 模具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倒扣脱模机构包括斜顶块、顶杆和导向杆,斜顶块设有第一连接部以及导向斜槽,顶杆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可滑动地配合,导向杆与导向斜槽可滑动的配合;顶杆用于在沿开合模方向运动时带动斜顶块相对于导向杆运动,以使导向斜槽与导向杆抵持,从而使斜顶块沿与开合模方向具有夹角的脱扣方向相对于顶杆滑动。倒扣脱模机构结构简单合理,布设于模具内时所需空间小,占用的空间小,利于模具轻量化小型化设计,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斜顶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型制品内部倒扣的机构。当制品侧壁内表面出现倒扣时,采用斜顶进行脱扣方向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顶出时,斜顶相对制品同时作竖向和横向移动,从而使制品脱离。目前,斜顶是顺着一定角度斜着向前推进,当向前一段行程后,同时相对制品作横向移动,从而使制品脱离,制品倒扣的位置就脱离了塑胶的内侧接触,从而使制品能顺利取出。
经研究发现,现有的倒扣脱模机构存在如下缺点:
占用模具空间大,增加模具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其能够减小安装所需空间,占用模具空间小,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倒扣脱模机构,包括:
斜顶块、顶杆和导向杆,斜顶块设有第一连接部以及导向斜槽,顶杆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可滑动地配合,导向杆与导向斜槽可滑动的配合;
顶杆用于在沿开合模方向运动时带动斜顶块相对于导向杆运动,以使导向斜槽与导向杆抵持,从而使斜顶块沿与开合模方向具有夹角的脱扣方向相对于顶杆滑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杆包括相连的支撑分杆和导向分杆,顶杆与支撑分杆的延伸方向相同,导向分杆与支撑分杆具有夹角,导向分杆与导向斜槽可滑动地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斜顶块设有滑槽,导向斜槽包括位于滑槽两侧的两个槽段,支撑分杆与滑槽可滑动地配合,导向分杆同时与两个槽段可滑动地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倒扣脱模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顶针板、第二驱动件和第二顶针板,顶杆与第一顶针板连接,第一驱动件与第一顶针板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顶针板沿开合模方向运动;支撑分杆与第二顶针板连接,第二驱动件与第二顶针板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顶针板沿开合模方向运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与第一顶针板连接,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配合,第二顶针板用于带动第一顶针板运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杆和支撑分杆二者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滑套。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斜顶块设有与导向斜槽连通的缓冲槽,导向杆与缓冲槽在开合模方向上可滑动地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斜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用于在顶杆驱动斜顶块沿开模方向运动时与导向杆抵持,以驱使斜顶块相对于顶杆沿脱扣方向运动;
第二槽壁用于在顶杆驱动斜顶块沿合模方向运动与导向杆抵持,以驱使斜顶块相对于顶杆沿与脱扣方向相反的复位方向运动;开模方向与合模方向反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为相互配合的燕尾槽结构或“T”形槽结构。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
定模、动模和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倒扣脱模机构,定模与动模沿开合模方向可滑动地配合,顶杆设于定模上且沿开合模方向延伸。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50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