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浅埋暗挖隧道开挖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94577.4 | 申请日: | 202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2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盛明宏;欧阳志宜;江仲明;鲍建新;凤尔飞;汤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8;E21D11/40;E21B33/13;E21F16/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胡东升 |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浅埋暗挖 隧道 开挖 支护 体系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浅埋暗挖隧道开挖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通过采用长管棚加小导管预注浆加固超前支护,设置长管棚和小导管注浆支护,加固效果好,注浆质量易于控制;通过设置安装固定于钢拱架的可调整倾斜度管棚孔口导向装置及导管倾斜度调整装置,可精确控制管棚及导管倾斜度和安装位置,施工速度快,效果显著;通过采用注水囊袋串浆进行临时封堵以及安装隧道拱顶大体积淋水空腔支护体系,可有效防止围岩的松弛变形,提高拱顶围岩的整体性,对孔隙水起到很好的堵排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浅埋暗挖隧道开挖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因城市的拓展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近几年来,城市隧道建设不断增加,由于土地利用上的限制以及绝大多数位于繁华地段和靠近密集建筑物或居民区,各种复杂地质隧道越来越多,而隧道施工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穿越破碎带、松散带、软弱地层段隧道施工存在施工难度大,施工风险较高,安全性差。安全快速地通过该类不良地质地段,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地表下沉和对周边结构物的影响,对技术方案、施工组织及施工人员的要求都很高。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遇到地质突变淋水、围岩不稳定泥质夹层遇水软化或软弱破碎围岩等情况导致的拱顶塌方,如果在施工中处理不当,会遗留工程质量隐患,给隧道在运用阶段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安全、快速、保质、节约”原则下,怎样处理隧道施工中拱顶大体积淋水空腔显得尤为重要。
山岭隧道进、出洞口施工面临着洞口环境复杂,投资金额较大,同时对人员操作和机械的配合使用要求较高,因此怎样在山岭公路隧道的施工中加快掘进速度,同时合理的分配劳动力和机械资源,减小工程成本造价,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施工、安全进、出洞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针对以往浅埋暗挖隧道开挖支护施工速度慢、支护效果差、管棚与小导管安装速度慢及准确性差、封堵效果差以及空腔体围岩整体性差等的不足,急需一种新的浅埋暗挖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方法,改善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浅埋暗挖隧道开挖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阶段浅埋暗挖隧道开挖支护施工速度慢、支护效果差、管棚与小导管安装速度慢及准确性差、封堵效果差以及空腔体围岩整体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浅埋暗挖隧道开挖支护体系,包括预注浆加固超前支护、钢拱架可调整倾斜度管棚孔口导向装置、贯穿型钢截面导管倾斜度调整装置、注水囊袋串浆临时封堵装置和隧道拱顶大体积淋水空腔支护体系;
所述预注浆加固超前支护包括钢拱架、长管棚和小导管;所述钢拱架与混凝土隧道轮廓匹配设置;所述长管棚和小导管自外向内定位穿过所述钢拱架,用于实现向内穿入拱顶后来进行注浆;
所述钢拱架可调整倾斜度管棚孔口导向装置包括固定底座一、套环、导向管和升降杆;所述固定底座一安装在钢拱架上;所述导向管的一端通过固定支架定位设在所述固定底座一上,另一端通过固定支架与升降杆连接来实现升降;
所述贯穿型钢截面导管倾斜度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底座二、固定圆盘、方形框架和伸缩装置;所述固定圆盘通过固定杆安装于固定底座二;两个所述伸缩装置定位设在所述固定圆盘上;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杆分别与所述方形框架的两端定位连接,用于实现所述方形框架的倾斜调整;
所述注水囊袋串浆临时封堵装置包括注水囊袋、出水口、启闭阀、进水口和泵送管;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注水囊袋一端;所述启闭阀设置于出水口位置;所述进水口设于出水口相对处,所述泵送管安装于进水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45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时预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提高问答系统泛化能力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