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集群网络安全策略管控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3314.1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5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林裕毅;郭峰;杨凯;王豪;曾祥龙;徐如栗;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素霞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群 网络 安全策略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集群网络安全策略管控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安全请求方编写的网络策略配置文件,调用网络策略控制器对多个容器集群的安全策略配置模式进行选择,并由向规则中心发送规则注入请求;响应于规则中心接收到网络策略控制器发送的规则注入请求,对网络策略控制器发送的安全策略规则进行规则校验;响应于安全策略规则通过规则校验,规则中心将安全策略规则在规则库中进行存储固化,并向网络策略控制器发送第一信息,响应于网络策略控制器接收到第一信息,网络策略控制器基于选择的安全策略配置模式,在多个容器集群中进行安全策略规则的配置,以由多个容器集群根据安全策略规则,按照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网络访问安全保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集群网络安全策略管控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容器应用在多集群里进行统一发布和编排,已经成为企业确保生产环境高可用部署的重要发展趋势。一般一个容器集群会部署在同一个机房当中,但很多可用性要求高的应用,需要跨地域多机房部署,以满足应用跨地域级别的多活和灾备需求。并且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对容器件的访问策略都是最低限度开放,减少服务暴露和限制访问权限。若果没有配置安全策略,一旦容器突破或逃逸后,即可侵入集群内其他容器,甚至修改宿主主机内核和文件数据,植入木马病毒或将计算资源用于挖矿,造成的危害极大。
为此,在单集群场景下,容器的网络安全策略依靠容器平台的容器网络接口(即CNI网络插件)实现,可以实现单一集群下,容器集群(Pod)和容器集群(Pod)之间,Pod和某些服务之间,Pod和某些地址段之间,Pod和某个命名空间(namespace)之间的访问安全策略控制。但目前已实现的集群安全策略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策略全部依靠安全人员实现的安全规则配置生效,由于安全人员是根据经验或现有安全规范来配置安全规则,如果有未被发现的安全漏洞被利用,集群安全策略将直接失效,恶意访问无从防范,安全保护等同为零;
(2)随着应用开始多集群部署,逐渐出现了跨集群的服务互访需求。统一集群下,可以依赖容器平台自身的CNI网络插件来实现安全策略,但在多集群场景,目前任何单一集群的CIN网络插件(比如:Calico、Weave、Flannel、MacVlan等)都没有多集群的安全策略实现机制,企业一旦在生成环境上多集群部署,不同集群的安全策略只能够单个集群独立配置,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现配置不一致导致的安全漏洞。
(3)目前开源Kubernetes社区已有联邦集群功能来实现多集群编排调度,但联动集群的社区版本之间变化差异性恒大,比如Kubefed V1和Kubefed V2之间的架构就有巨大改动,在社区版本未稳定前,指望由联邦集群来克服网络安全策略问题,不具备可行性。而且,联邦集群目前只能实现全局的DNS服务发现,在跨集群的网络安全策略分发和配置上,也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不具备全局的安全策略实现机制。
(4)有部分多集群场景,通过配置集群之间的防火墙规则来实现跨集群安全策略控制,但是只要集群数量大于等于3或者集群使用的命名空间过多或者容器集群数量超过某个规模,整体的安全策略配置就非常麻烦,全部依赖手工一条条输入防火墙安全规则,而且一旦错误配置某个规则,比如输错某个IP地址,故障排查将非常艰巨,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定位故障点。更重要的是,当业务下线后,哪些安全规则可以删除,需要逐一判断,删错一条就会引发其它业务的生产事故,如果不删除,需要确保新部署的应用不会和原先的IP地址冲突,这会导致IP地址无法回收,造成大量的IP资源浪费,且随着时间增加,积累的越来越多的安全规则会增加防火墙负担引发服务性能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3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