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拉罐压缩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3306.7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7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曾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鹏 |
主分类号: | B30B9/32 | 分类号: | B30B9/32;B30B15/30;B30B15/32;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拉罐 压缩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易拉罐压缩回收装置。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和压缩效果好的易拉罐压缩回收装置。提供了这样一种易拉罐压缩回收装置,包括有底板、支撑柱、工作台、伺服电机、压缩机构和上料机构,底板顶部两侧均设有两个支撑柱,支撑柱顶部之间设有工作台,工作台顶部一侧中间设有伺服电机,工作台顶部一侧与伺服电机输出轴之间设有压缩机构,压缩机构上设有上料机构。通过压缩机构和上料机构的配合,可以自动将易拉罐进行压缩,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不需要人们手动压缩易拉罐,省时省力,通过烘干机构,可以自动对易拉罐中残留的水分进行烘干,避免在压缩易拉罐时有水溅在人们身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易拉罐压缩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再生利用价值较高,在日常社会中,易拉罐主要用于饮料、食品、酱菜和干果等液体或者固体一次性塑料包装容器,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以达到垃圾的最大程度回收,人们在对饮料瓶进行分类处理后,通常会在对塑料瓶进行粉碎前进行压缩。
但是在现有的技术当中,易拉罐压缩的方式通常都是由人工挤压或者踩扁,这样的工作效率不高,并且在数量较多时,会耗费人们大量的时间和力气,再加上人工的压缩效果差,因此,设计了一种工作效率高和压缩效果好的易拉罐压缩回收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人工对易拉罐进行压缩的工作效率不高和压缩效果差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和压缩效果好的易拉罐压缩回收装置。
一种易拉罐压缩回收装置,包括有底板、支撑柱、工作台、伺服电机、压缩机构和上料机构,底板顶部两侧均设有两个支撑柱,支撑柱顶部之间设有工作台,工作台顶部一侧中间设有伺服电机,工作台顶部一侧与伺服电机输出轴之间设有压缩机构,压缩机构上设有上料机构。
进一步说明,压缩机构包括有支撑块、工作筐、皮带轮组件、转轴、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压块,工作台顶部一侧的两侧均设有两个支撑块,支撑块顶部之间设有工作筐,工作筐侧部下侧转动式设有转轴,转轴侧部与伺服电机输出轴之间设有皮带轮组件,转轴上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侧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工作筐侧部下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侧部均与第三连接杆转动式连接,第三连接杆中部设有压块。
进一步说明,上料机构包括有第一装料筐、外壳、转杆、顶板和第一弹簧,工作筐顶部设有第一装料筐,第一装料筐一侧下部设有外壳,第一装料筐侧部下侧转动式设有转杆,转杆上设有顶板,顶板一侧下部与外壳一侧下部之间设有第一弹簧。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烘干机构,烘干机构包括有第二电机、固定杆、第一齿轮、齿圈和烘干器,工作台顶部一侧设有第二电机,第一装料筐两侧下部均设有两个固定杆,第二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固定杆相互远离一侧之间转动式设有齿圈,第一齿轮与齿圈相互啮合,齿圈顶部对称设有烘干器。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抖动机构,抖动机构包括有第二装料筐、转动杆组件、第四连接杆、第二弹簧、连接块、齿条和第二齿轮,工作台底部一侧的两侧均设有两个转动杆组件,转动杆组件底部之间设有第二装料筐,第二装料筐一侧对称设有第四连接杆,工作台顶部一侧滑动式设有齿条,伺服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齿条底部对称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下部均与同侧的第四连接杆连接,连接块上均套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说明,固定杆的形状是圆柱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压缩机构和上料机构的配合,可以自动将易拉罐进行压缩,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不需要人们手动压缩易拉罐,省时省力。
2、通过烘干机构,可以自动对易拉罐中残留的水分进行烘干,避免在压缩易拉罐时有水溅在人们身上。
3、通过抖动机构,可以自动对压缩后的易拉罐进行收集,不需要人们手动收集,方便人们的工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鹏,未经曾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33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